[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肉雏鸡质量和促进早期生长的胚期补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3247.9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5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马友彪;王晶;武书庚;齐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3 | 分类号: | C12N5/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5 | 代理人: | 郑明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雏鸡 质量 促进 早期 生长 补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肉鸡早期生长的胚期给养补剂及其应用。通过在孵化后期使用1mL疫苗注射器经由羊膜腔给养0.1mL N‑氨基甲酰‑L‑谷氨酸(0.25~6.0mg/枚),达到提高出壳雏鸡质量和促进肉鸡早期生长发育的效果,显著降低出壳肉鸡禁食禁水48h导致的体重损失,并且21日龄体重增加40~80g/只,饲料效率也显著改善。本发明提出的100μL注射剂量和不封口技术,不影响孵化率,简便高效,单人操作每小时可注射800~1000枚,适合小型孵化场使用,经济效益可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肉鸡生长的胚蛋给养补剂及其应用,属于畜牧养殖业中家禽早期营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肉鸡育种技术和饲料营养技术的快速进步,现代肉鸡生长速度不断加快,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肉仔鸡出壳后饲喂40天即可达到2.5kg以上的出栏体重。与上市日龄不断缩短相对应,肉鸡的孵化器仍然维持21天不变,因此孵化期占生命周期的比例相对增加,已接近整个生命周期的35%或以上。肉禽孵化阶段就占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一,若能在孵化阶段采取营养调控措施促进肉禽早期发育,必将对其出生后乃至终生的生产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卵内给养技术就是这样一种调控肉鸡早期生长的新型技术。卵内给养,又称胚蛋给养或超早营养,是一种通过注射将营养液补充到孵化期禽类胚胎中的新方法,以达到促进消化道生长发育、改善雏鸡出壳及随后生长的效果。胚蛋的气室、卵白、卵黄囊和羊膜腔等均可作为卵内给养的部位。胚蛋给养对肉鸡出雏后骨骼、肌肉、免疫系统等均有促进作用。随着胚蛋注射技术的进步,家禽营养调控研究被提前到胚胎期。
N-氨基甲酰-L-谷氨酸(NCG)是L-谷氨酸上的氨基被氨基甲酰化后的产物,能够激活动物体内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和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促进内源精氨酸的生成。精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除了参与合成蛋白质外,还具有改善免疫系统健康和抵御疾病的作用,并且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意义重大。精氨酸能够通过产生一氧化氮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脏和血管疾病症状。精氨酸能够加速创口愈合,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在维护健康和促进生长方面作用显著。NCG可通过调节内源性精氨酸的合成改善仔猪和生长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母猪和公猪的繁殖性能。家禽体内缺乏氨甲酰磷酸酶等精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并且线粒体中N-乙酰谷氨酸不足,是内源精氨酸不足的限制因素。卵内给养精氨酸可促进肉仔鸡、鹌鹑等禽类胚胎的发育,并且对出壳后雏禽的发育具有正面的调控作用。饲料中添加NCG对家禽生产性能的调控研究还很匮乏,未见显著的积极作用报道。鸡胚孵化后期羊膜腔给养可以避免机体肠道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损失,能够获得较日粮添加更好的效果。对在肠道易被消化酶分解或微生物代谢的功能物质,早期羊膜腔给养为理想的途径,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及早发挥调节雏鸡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促进肉鸡早期生长的胚期给养补剂及其应用,该胚期给养补剂能够提高出壳肉鸡对禁食禁水应激的抵抗能力,降低体重损失,促进雏鸡早期生长发育,并可改善饲料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的肉仔鸡胚胎给药补剂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孵化的后期使用1mL疫苗注射器经由羊膜腔给养N-氨基甲酰-L-谷氨酸(0.25~6.0mg/枚),给养剂量为100μL,给养后蛋壳钻孔处不封口,直接落盘转移至出雏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
1.一种提高肉雏鸡质量和促进早期生长发育的胚期给养补剂,其特征在于将N-氨基甲酰-L-谷氨酸溶解于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液/或PBS/或细胞培养液中,其终浓度为2.5~60.0mg/mL,经微孔滤膜除菌后,以0.1mL的剂量注入17~18.5胚龄的鸡胚羊膜腔中。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肉雏鸡质量和促进早期生长发育的胚期给养补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给养补剂作为非治疗目的将N-氨基甲酰-L-谷氨酸溶液应用于鸡胚内注射,以提高肉雏鸡质量和促进早期生长发育。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32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