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载多肽的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8230.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3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骆清铭;张智红;卢利森;骆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31/12;A61K47/42;A61P25/00;A61K4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纳米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携载多肽的纳米脂质体,其含有摩尔比为30:(0.5~1):8的磷脂、胆固醇酯和多肽R4F;以及一种携载姜黄素的纳米脂质体,其含有摩尔比为(5~10):30:(0.5~1):8的姜黄素、磷脂、胆固醇酯和R4F。公开了所述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采用现有脂质体的薄膜分散法。还公开了纳米脂质体在制备治疗实验性自发性脑脊髓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纳米脂质体靶向性高,理化特性优良、生物相容性好、包封率高而且毒副作用低,可有效治疗实验性自发性脑脊髓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携载多肽的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纳米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携载制备的药物,尤其是后者,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携载药物功能的纳米脂质体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纳米脂质体携载药物的模式改变了现有药物递送方式,解决了大部分疏水性药物难溶性与利用率低等问题。目前已经有相关报道使用类如PLGA纳米脂质体包裹药物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在炎症类治疗如脑炎的治疗方面,也开始使用纳米脂质体包裹药物。但由于纳米脂质体缺乏靶向特异性,导致被动靶向摄取率低,并且由于纳米载体的大粒径问题,无法有效分布于整个患处,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目前亟需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更有效携载药物的纳米脂质体用于脑炎的治疗。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从植物姜黄中提取,是一种食疗性药物。姜黄素特异性对胞内分子NF-Κβ具有抑制作用,进而有效抑制跟NF-Κβ相关的炎症信号分子途径,能够极大程度抑制炎症的发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姜黄素的三大缺点,导致临床应用受到局限;姜黄素的第一个缺点是极低的水溶性,姜黄素的最大水溶性为30nM,而发挥作用的姜黄素浓度一般处于μM级别;姜黄素的第二个缺点是在水溶液中的化学非稳定性,很容易被氧化代谢;姜黄素的第三个缺点是极低的细胞摄取率,大部分姜黄素能够穿插于细胞膜上,但浸润到胞质中发挥作用的量非常少。如果能克服姜黄素的这些障碍,将会有助于姜黄素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能够有效地靶向脑部炎症类疾病的纳米脂质体,可以提高纳米脂质体在临床疾病诊断尤其是脑部炎症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开发一种超小粒径的、水溶性的、能够有效地靶向并治疗脑部炎症类疾病的携带姜黄素的纳米脂质体,将会极大地促进姜黄素在临床疾病治疗尤其是脑部炎症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纳米脂质体靶向脑部炎症类疾病效果不佳的缺点,提供一种靶向脑部炎症类疾病的纳米脂质体;更优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姜黄素难溶于水、不稳定、细胞摄取率低,而且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治疗脑部炎症类疾病的携载姜黄素的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携载多肽的纳米脂质体,所述纳米脂质体包括摩尔比为30:(0.5~1):8的磷脂、胆固醇酯和靶向多肽,所述的靶向多肽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R4F。
优选地,所述纳米脂质体还包括亲脂性羰花青染料;优选地,所述的亲脂性羰花青染料、磷脂、胆固醇酯和R4F的摩尔比为2:30:1:8。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携载多肽的纳米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脂质体还包括姜黄素,所述的姜黄素与磷脂、胆固醇酯和R4F的摩尔比为(5~10):30:(0.5~1):8。优选地,所述纳米脂质体由姜黄素、磷脂、胆固醇酯和R4F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8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