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气体冷却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7539.1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琦;张保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球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15/067;F16B2/02 |
代理公司: | 11390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6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定位机构 气体冷却器 夹持定位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 支撑固定机构 固定装置 左右对称分布 顶部安装 缓冲保护 缓冲效果 快速安装 使用功能 使用寿命 水平安装 支撑保护 冲击力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气体冷却器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夹持定位机构,两个夹持定位机构之间水平安装有支撑固定机构;所述夹持定位机构包括夹持定位座以及安装在夹持定位座底部的缓冲保护机构,夹持定位座顶部安装有限位机构。本发明通过两个夹持定位机构和支撑固定机构,形成对气体冷却器的快速安装与固定,能够有效保证气体冷却器的使用功能,提高使用寿命,极大的减少了来自底部的冲击力,缓冲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支撑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与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领域,尤其涉及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气体冷却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与传统热泵相比:效率高,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平均COP值可以达到4以上,制冷周期的EER值可以达到3以上,远远大于普通热泵的COP值3和EER值2.5;节能效果显著,运行成本底。由于跨临界高COP和EER值,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在同样的大型商场进行供暖和制冷,跨临界二氧化碳可以比溴化锂热泵节省49%的费用,比普通热泵节省37%,比锅炉冷水机组节省52%;应用范围广,工业、商业两用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制取热水40~95℃的范围,制取冷水0~10℃的范围,对制取工业其它制冷需求可以制取-15~0℃的范围。不仅满足城市商业用冷暖需求,也同样适合工业用冷热源需求;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使用寿命可以长达15年以上,高于普通热泵10年和溴化铝热泵5年的时间。但是安装使用过程中,气体冷却器由于安装不当容易受到来自底部的压力冲击,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气体冷却器固定装置,能够有效保证气体冷却器的使用功能,提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气体冷却器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夹持定位机构,两个夹持定位机构之间水平安装有支撑固定机构;
所述夹持定位机构包括夹持定位座以及安装在夹持定位座底部的缓冲保护机构,夹持定位座顶部安装有限位机构;
所述夹持定位座包括夹持立板以及垂直设置在夹持立板底部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中安装有内六角螺栓,夹持立板内侧面中央竖直设有滑动卡槽,滑动卡槽两侧面对称设有滑动凹槽,夹持立板顶部中间对称设有两个固定螺孔,夹持立板顶部两端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导向卡槽;缓冲保护机构包括拱形弹片以及竖直安装在拱形弹片中间的第一弹簧,拱形弹片中间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弹簧的弹簧孔,拱形弹片两端对称设有水平分布的滑动平板,滑动平板中间设有与内六角螺栓相配合的滑动导向槽;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条、第一固定螺栓、调节固定螺栓,限位条中间对称设有与固定螺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限位条两端对称设有与导向卡槽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第一固定螺栓底部穿过第二固定孔与固定螺孔进行螺纹连接,第三固定孔中安装有调节固定螺栓;
所述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半圆筒结构的弧形支撑板以及安装在弧形支撑板底部中央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顶部水平连接有固定压板;
所述弧形支撑板顶部两端对称设有与导向卡槽相配合的导向卡轴,弧形支撑板底部中央沿轴线方向设有限位条形槽;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以及安装在支撑块中央的第二弹簧,支撑块表面中央设有弹簧槽,支撑块底部设有与限位条形槽相配合的限位卡条;固定压板中间对称设有两个第四固定孔,第四固定孔中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压板两端对称设有与滑动凹槽相配合的滑动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底部设有与弧形支撑板紧密接触的弧面,保证支撑块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条形槽与限位卡条之间、滑动凹槽与滑动凸起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减少配合阻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球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球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7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锁定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L型槽式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