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头支架光辉退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3764.8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冯仁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厚宇楼宇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773;C21D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12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腔 进料槽 退火 加热器 摄像头支架 开口 牵引机构 堵块 保温 加热器接通电源 加工技术领域 抽真空处理 摄像头 温度降低 抽真空 真空泵 真空腔 滑动 炉体 取出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摄像头支架光辉退火的方法,其包括(1)对真空腔进行抽真空处理,再通过牵引机构将进料槽从加热腔左端的开口推出,从进料槽顶部的开口向进料槽内投入工件;(2)通过牵引机构拉动堵块在加热腔内滑动,并将堵块拉动至炉体的右端,在真空泵停止工作后,将加热器接通电源;(3)将加热腔升温至410℃‑450℃,并保温5‑6小时;(4)将加热腔升温至600℃‑650℃,并保温1‑1.5小时后,关闭加热器;(5)加热腔内的温度降低至50℃以下后,将进料槽从加热腔左端的开口推出,并将工件从进料槽内取出。该装置能快速对加热腔进行抽真空,并避免打开加热腔时,空气冲入加热腔内损坏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支架光辉退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摄像头支架一般为钢结构,其内部设有供穿线用的空腔;为了防止支架生锈腐蚀,会在支架的表面喷涂油漆,以防止支架的表面暴露在空气中。由于监控系统的大部分摄像头会安装在室外,因此支架表面的油漆在风沙的作用下,很快会从支架表面脱落。支架暴露在空气中,并长期受到雨水的冲刷,将使支架快速腐蚀,从而导致线缆暴露,最终导致线缆老化。为了提高支架的腐蚀性能,目前对支架通常采用光亮退火处理。光亮退火处理不仅可以使支架获得光亮、耐腐蚀性能好的表面;同时,对支架进行退火处理后,则无需再对支架的表面进行打磨,以获得光亮的表面,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目前光亮退火的方法通常有真空退火及保护气氛退火,常采用的方法是真空退火。真空退火通常在真空退火炉内进行。现有的真空炉通常包括炉体、用于封闭炉体的炉门,以及对炉体进行抽真空的真空泵。采用现有的真空炉对支架进行退火时,需先将支架放入到炉体内,然后封闭炉体,并对炉体进行抽真空,然后在对工件进行加热。在对支架进行加热时,若支架紧靠热源,则支架靠近热源部分的温度将迅速升高,而远离热源部分的温度升高缓慢,因此将导致支架受热不均,容易导致支架变形。为了避免支架在真空炉内与热源靠得太近,通常真空炉的容积为支架体积的几倍或十几倍,从而热源通过辐射对支架进行加热,可以使支架的温度均匀升高。
由于所采用的真空炉的容积较大,因此对真空炉进行抽真空的时间较长,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另外,当工件冷却后,炉体内为真空状态,则不便于打开炉门;为了使打开炉门更容易,通常会设置一个泄压阀,先让空气通过泄压阀缓慢进入炉体内,然后再打开炉门,但会等待较长时间。若在炉体内仍为真空状态时打开炉门,则空气将迅速冲入炉体内,且由于炉体内空间较大,因此进入炉体内的空气流量较大,从而空气进入炉体时对炉体内部具有较大的冲击,容易损坏热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头支架光辉退火的方法,以使真空泵能快速对加热腔内进行抽真空,并避免打开加热腔时,空气冲入加热腔内损坏加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摄像头支架光辉退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真空泵对真空腔进行抽真空处理,直至真空泵停止工作后,通过牵引机构将进料槽从加热腔左端的开口推出,再从进料槽顶部的开口向进料槽内投入工件;
(2)通过牵引机构拉动堵块在加热腔内滑动,并将堵块拉动至炉体的右端,在拉动堵块的过程中,真空泵将再次启动,在真空泵停止工作后,将加热器接通电源;
(3)将加热腔升温至410℃-450℃,并保温5-6小时;
(4)将加热腔升温至600℃-650℃,并保温1-1.5小时后,关闭加热器;
(5)加热腔内的温度降低至50℃以下后,通过牵引机构推动堵块向左移动,直至将进料槽从加热腔左端的开口推出,并将工件从进料槽内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厚宇楼宇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厚宇楼宇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3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铬铸铁的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热处理正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