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成型模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3019.3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7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精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模体 芯杆座 棒材 漏斗状内腔 固定部 轴向中心 出料口 进料口 凸出的 中空的 积料 模体 芯杆 模具 清洗 取出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材成型模体,所述棒材成型模体沿其轴向中心设有中空的漏斗状内腔(31),所述芯杆(2)依次穿过漏斗状内腔(31)的进料口(311)和出料口(312)。在芯杆座上设有凸出的固定部,芯杆座通过固定部可完全覆盖住棒材成型模体,芯杆座和模体之间不存在缝隙,避免了缝隙积料导致的芯杆座无法取出和模具无法清洗干净的问题,从而避免了产品脏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材成型模体。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一门重要的零件成型技术,粉末冶金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必将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给材料工程和制造技术光明的前景。目前,我国粉末冶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工艺装备落后,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粉末冶金的模具技术是生产和发展粉末冶金机械零件的关键技术之一,模具寿命的高低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大力发展粉末冶金新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我国粉末冶金产品的档次和技术水平,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棒材成型模体存在以下问题:1)进料口进料时随着压机的压力增大,芯杆座和模体之间的间隙容易积料,导致芯杆座无法取出来甚至模具无法清洗干净出现产品脏化;2)芯杆的固定单靠固定件的定位芯杆孔形位位置与外形形位位置的固定,在长时间工作时,芯杆的位置与模体的位置容易出现旋转位移,导致产品产生偏差;3)模具在压制过程中由于力作用,使用完后仅凭人力将模具从压机上拆卸下来非常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棒材成型模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棒材成型模体,所述棒材成型模体沿其轴向中心设有中空的漏斗状内腔,所述芯杆依次穿过漏斗状内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漏斗状内腔的喇叭口一侧为进料口,细管口一侧为出料口,便于物料通过喇叭口汇集进入细管口中挤压成型。
优选的,所述漏斗状内腔中出料口一侧设有可拆卸的芯杆固定件,所述芯杆通过芯杆固定件悬空固定在漏斗状内腔中。通过芯杆固定件,不仅有利于芯杆悬空固定避免芯杆发生位移从而避免产品误差。
优选的,所述棒材成型模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大圆柱模体和小圆柱模体,所述大圆柱模体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小圆柱模体的横截面直径,所述漏斗状内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于大圆柱模体和小圆柱模体的内部,所述漏斗状内腔、大圆柱模体和小圆柱模体的轴向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圆柱模体的设计减轻了模体的重量,便于识别进料口和出料口,方便拆卸与安装。
更优选的,所述小圆柱模体的外侧表面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可供扳手着力的缺口。该缺口便于扳手着力,解决了模具从压机上拆下费时费力的问题。
更优选的,所述大圆柱模体内漏斗状内腔的进料口上方设有与所述芯杆座尺寸相匹配的限位台,所述芯杆座的固定部可拆卸固定于限位台的上方。芯杆座本体置于限位台内,凸出的固定部完全覆盖在限位台的上方,既避免了芯杆座发生位移,又避免了芯杆座和模体之间存在缝隙,从而解决了芯杆座无法取出和模具无法清洗干净的问题。
更优选的,所述限位台和/或芯杆座固定部在其接触面设有可供工具翘起芯杆座的凹槽。凹槽的设计更便于芯杆座的拆卸,便于芯杆座和模具的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棒材成型模体,在芯杆座上设有凸出的固定部,芯杆座通过固定部可完全覆盖住棒材成型模体,芯杆座和模体之间不存在缝隙,避免了缝隙积料导致的芯杆座无法取出和模具无法清洗干净的问题,从而避免了产品脏化。
2、本发明的棒材成型模体,在芯杆座连接部与芯杆座内圆环上设有轴向的定位槽和插销,同时配合芯杆固定件将芯杆悬空固定在漏斗状内腔中,可有效避免芯杆与芯杆座产生相对旋转位移从而避免产品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精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精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30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刀具模
- 下一篇:一种模具智能随形冷却流道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