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孔隙率聚酰亚胺隔膜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2841.8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2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平;黄孙息;冯羽风;钟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16;H01M2/18;C08G7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范林林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孔剂 溶剂 聚酰亚胺隔膜 制备 聚酰胺酸溶液 高孔隙率 聚酰胺酸 二胺 二酐 玻璃板 烘箱 多孔聚酰亚胺 无机盐 加热使溶剂 本本发明 得分散液 分解气化 受热 分散液 摩尔比 亚胺化 自支撑 挥发 成孔 放入 隔膜 凝胶 加热 上铺 分解 | ||
本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孔隙率聚酰亚胺隔膜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将加热能够完全分解气化的无机盐成孔剂在低温下分散于溶剂中,制得分散液A;以溶剂总质量为基准成孔剂含量为2.6%~17.2%;将二胺溶于分散液A中,缓慢加入二酐,得到含有成孔剂的聚酰胺酸溶液,二酐和二胺摩尔比为0.98:1~1.05:1,以聚酰胺酸和溶剂总质量为基准,聚酰胺酸含量为15%~30%,溶剂含量为70%~85%;将聚酰胺酸溶液在玻璃板上铺膜,放入烘箱中加热使溶剂挥发,得到凝胶或自支撑状态的膜,继续升温使成孔剂受热分解,使膜成孔,继续升温使膜亚胺化后得到多孔聚酰亚胺隔膜,制备聚酰亚胺隔膜的成本低、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隔膜,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无机填料脱除法制备聚酰亚胺隔膜的成本低、效率高的高孔隙率聚酰亚胺隔膜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隔离正、负极,使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穿过而限制电子自由穿过。除此之外,隔膜对电池的安全性还有重要影响。电池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电池内部或外部过热时,传统的聚烯烃隔膜在电池温度超过160℃时会熔断,导致正负极接触而短路,从而导致电池着火或爆炸,严重危及着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聚酰亚胺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其长期使用温度可高达300℃以上,是理想的电池隔膜材料。目前制备聚酰亚胺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有静电纺丝法、相转换法和无机填料脱除法,现有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静电纺丝法,生产效率低,设备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相转换法和无机填料法制备过程中会使用凝固剂、无机填料去除剂等,与普通聚酰亚胺亚胺隔膜的制备方法相比凝固剂和无机填料去除剂等的使用也影响了聚酰亚胺隔膜的生产效率。
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2354733中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隔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用氧化锂等无机物作为成孔剂,将氧化锂分散在聚酰胺酸溶液中,铺膜亚胺化后得到含有氧化锂的聚酰亚胺薄膜,然后用稀盐酸反复清洗除去氧化锂得到多孔的聚酰亚胺隔膜。该方法得到聚酰亚胺薄膜后,需要多步的后处理过程,增加了时间成本,严重影响了隔膜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需在亚胺化后使用试剂除去无机填料和反复的清洗步骤,可在亚胺化后直接得到多孔的聚酰亚胺隔膜,大大提高聚酰亚胺隔膜生产效率的高孔隙率聚酰亚胺隔膜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使用高温可完全气化的无机填料作为成孔剂,在聚酰亚胺酸凝胶或自支撑状态下分解,在高粘或近固态状态下,通过气体膨胀,制得比填料本身粒径大的孔径和高孔隙率的聚酰亚胺隔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孔隙率聚酰亚胺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加热能够完全分解气化的无机盐成孔剂在低温下分散于溶剂中,制得分散液A;以溶剂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成孔剂的含量为2.6%~17.2%;
步骤2)、将二胺溶于上述分散液A中,然后缓慢加入二酐,搅拌2~24小时,得到含有成孔剂的聚酰胺酸溶液,其中所述二酐和二胺的摩尔比为0.98:1~1.05:1,以聚酰胺酸和溶剂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聚酰胺酸的含量为15%~30%,所述溶剂的含量为70%~85%;
步骤3)、将上述聚酰胺酸溶液在玻璃板上铺膜,然后放入烘箱中加热使溶剂部分挥发,得到凝胶或自支撑状态的膜,继续升温使成孔剂受热分解,使膜成孔,继续升温使膜亚胺化后得到多孔的聚酰亚胺隔膜。
在步骤1)中所述成孔剂为草酸铵、氯化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亚硝酸胺、硝酸铈铵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成孔剂的平均粒径为0.03~1微米,
在步骤1)中所述低温分散温度为-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2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