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自然光和汽车灯光的隧道无源照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2283.5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5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冯守中;李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广益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1/00 | 分类号: | F21S11/00;F21V7/00;F21V7/24;F21W131/10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自然 光和 汽车 灯光 隧道 无源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自然光和汽车灯光的隧道无源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尤其是公路隧道,一般需要照明,照明的作用一是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二是保障事故维修的需要,三是保障突发安全事故时逃生引导指示。一般的隧道,尤其是较长的公路隧道,用于照明的能耗极大,而且对于通车量并不多的隧道而来,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逆反射材料在隧道中完成驾驶引导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可靠性不大,不适合紧急状况下的维修,而且没有科学的排布,驾驶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自然光和汽车灯光的隧道无源照明系统,该系统利用自然光和汽车灯光为光源进行照明、节能环保,可以诱导车辆正常行驶,可以提升行驶方向感、距离感,可以提醒驾驶人员控制车速,可以明确与前车的距离和与路侧障碍物的距离,可以保障行人维修和安全事故时的引导逃生照明,可以保证司驾人员视前方6秒速度距离的清晰视觉区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自然光和汽车灯光的隧道无源照明系统,隧道的洞门、隧道内距洞门15~20米处以及隧道内每隔100~200米处均设有拱形的轮廓环,隧道内每隔5-16米设有突起路标、路缘轮廓标和横向警示标线,隧道内隧道壁面上每隔15~30米设有侧墙轮廓标,隧道内路面道路上设有车道标线,轮廓环、突起路标、路缘轮廓标、侧墙轮廓标和道路标线均采用蓄能发光材料复合叠加逆反射材料。
进一步地,隧道外隧道的洞门附近设有突起路标、路缘轮廓标、车道标线和横向警示标线;横向警示标线从洞口外100米处开始以由大到小的间距设置直至隧道的洞门;突起路标、路缘轮廓标、车道标线和横向警示标线均采用蓄能发光材料复合叠加逆反射材料。
进一步地,逆反射材料为透明的反光膜、反光棱镜、反光油墨、反光标线漆、反光布、反光革或反光织带。
进一步地,蓄能发光材料为硫化锌系发光材料、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或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硅酸盐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因为轮廓环、轮廓标、突起路标及道路标线都既有逆反射作用,又具有把光源中人眼不可见200~380nm波长的光谱激发成人眼可见的380~480nm波长的可见光谱,并具有延时蓄能长余辉自发光的作用。当汽车灯光光照射到蓄能发光材料复合叠加逆反射材料后,反射回的光波将由非连续可见光谱变为连续可见光谱,可明显提高人眼的视觉距离和视觉辨识度;当汽车驶离后,蓄能发光材料的长余辉自发光作用可以引导和检修照明。
轮廓环、轮廓标、突起路标及道路标线的逆反射和蓄能自发光作用,会在汽车灯光光的照射下逆反射显示道路边界轮廓,诱导车辆的正常行驶,试验表明,在隧道的洞门、隧道内距洞门15~20米处以及隧道内每隔100~200米处设置轮廓环进行逆反射作用可以提升车辆行驶的方向感,每隔5-16米设置突起路标、路缘轮廓标和横向警示标线可以提醒驾驶人员控制车速,避免超速,每隔15~30米在隧道壁面设置侧墙轮廓标,可以明确与前车的距离和与路侧障碍物的距离,避免碰撞。当汽车行驶后因车灯照射,侧墙轮廓标、路缘轮廓标、突起路标和标线的蓄能自发光现象可以保障行人维修和安全事故时的引导逃生照明。
路面的突起路标与上方的轮廓环配合,从上下两侧反射光,光照强度好,路缘轮廓标、道路标线和侧墙轮廓标采用蓄能发光材料复合叠加逆反射材料,既可以起到救援维修和逃生照明,又不会干扰驾驶员视线。
本发明采用具有逆反射和自发光的道路标志标线重构视觉参照源,保障了车辆行驶的安全,由于汽车车灯的照射距离在隧道中大于200米以上,而汽车在隧道中行驶的速度一般设计时速不大于100KM/h,采用本发明的排布间隔可以保证看清楚视前方6秒速度距离内的道路路面。国际上关于车辆行驶安全的反应时间是6秒,在保证司驾人员视前方6秒速度距离的清晰视觉区域是可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驾驶时在隧道前方的实际效果图。
图3是驾驶时即将进入隧道的实际效果图。
图4是在隧道内驾驶时的实际效果图。
图5是在即将驶出隧道时的实际效果图。
图6是在隧道内驾驶时前方来车的实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最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广益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广益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2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