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坡绿化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1859.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6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树;钟云峰;黄紫洋;郑祥洲;丁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4/10 | 分类号: | A01G24/10;A01G24/35;A01G22/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文弘 |
地址: | 35001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坡 绿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坡绿化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将35~45%污泥、30~40%石粉、5~15%凹凸棒粉、5~10%木质素磺酸盐、5~10%预胶化淀粉、2~5%聚丙烯酸钾、1~5%聚乙烯醇、0.1~0.5%植物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糊状成品。本发明的护坡绿化材料,一方面可以消纳城市污泥,另一方面可以为护坡景观草的生长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矿质元素。所添加的石粉、凹凸棒粉、木质素磺酸盐、预胶化淀粉、聚丙烯酸钾和聚乙烯醇分别达到改良物料结构、增加物料粘性、保水等功能;所添加的植物种子根据施工地自生优势群落结构进行配比,使最终植物生态结构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资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坡绿化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包括干砌片石、混凝土砌块、锚固法护坡及喷混泥土等工程。这些措施成本较高,而且破坏了天然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护坡技术开始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常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为人工种草护坡,即在边坡坡面播撒草种的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但人工种草护坡技术仅适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不大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坡面,而且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容易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量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城市污泥数量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如此大量的污泥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本发明针对城市污泥产生量大,而污泥填埋厂又难于消纳、且极易造成地下水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基于污泥本身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高的特性,将处理过的污泥与石粉、凹凸棒粉、木质素磺酸盐、预胶化淀粉、聚丙烯酸钾、聚乙烯醇和植物种子等混合均匀,加工为护坡材料,应用于护坡绿化中,实现城市污泥高效利用。既可以解决城市污泥难于消纳的难题,又可以解决工程护坡中,土壤肥力极低、坡度较大、绿化植物较难生长的难题,同时具有护坡施工简单、速度快、造价低、种子喷播均匀、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城市污泥难于消纳、工程护坡中绿化植物较难生长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护坡绿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实现了城市污泥的高效利用。所添加的石粉、凹凸棒粉、木质素磺酸盐、预胶化淀粉、聚丙烯酸钾和聚乙烯醇分别达到改良物料结构、增加物料粘性、保水等功能,解决了工程护坡中绿化植物难于生长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坡绿化材料,其原料配方中各组分及其质量分数如下:
污泥 35~45%;
石粉 30~40%;
凹凸棒粉 5~15%;
木质素磺酸盐 5~10%;
预胶化淀粉 5~10%;
聚丙烯酸钾 2~5%;
聚乙烯醇 1~5%;
植物种子 0.1~0.5%;
上述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所添加的污泥为已经过前处理,且重金属、病原菌含量等均符合相关标准的原料。
所述护坡绿化材料制备方法是将污泥、石粉、凹凸棒粉、木质素磺酸盐、预胶化淀粉、聚丙烯酸钾、聚乙烯醇和植物种子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糊状的护坡绿化材料成品。
所述的护坡绿化材料的应用方法: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直接喷到绿化带或护坡上,喷涂厚度为3cm左右,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或覆盖,保持物料湿度;如护坡坡度大于75°,喷涂后需用防护网固定,待景观植物长大后再去除防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1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圈部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通讯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