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缝孔隙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0615.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7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尹凤福;张超;张元利;刘振;薛莲莲;徐衍辉;韩清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6F1/02 | 分类号: | B26F1/02;B28D1/00;B28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硕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59 | 代理人: | 李丹凤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管 窄缝 平面材料 加工 加工效率 形状缝隙 偏置 易碎材料 轴向方向 左右调节 圆管套 叠加 平行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缝孔隙的加工方法。该窄缝孔隙的加工方法是在两块平面材料上分别开出所需形状缝隙,将开出缝隙的两块平面材料平行叠加,左右调节任一平面材料直至偏置出所需尺寸大小的平面孔隙;或者在两根不同直径大小的圆管上延轴向方向开出所需形状缝隙,大直径圆管的内径等于小直径圆管的外径,将小直径圆管套入到大直径圆管内,旋转任一圆管直至偏置出所需尺寸大小的曲面孔隙。该加工方法能够实现对本身易碎材料的微小窄缝的加工,窄缝大小能够灵活调节,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效率高,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提升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隙孔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缝隙的加工方法主要是采用机床切削加工制造,在制造过程中由于机床本身因素还有切削刀具的限制很难达到非常精确的加工要求,加工要求不是很高的比较宽的缝隙尚可,一旦加工非常微小的窄缝则很难达到精度要求,技术工艺要求非常高,不能灵活多变,适应性不强,窄缝大小不易调节等。随着市场价格竞争的加剧和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缝隙成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缝隙加工方法就是电火花加工,它通过脉冲放电产生的高温火花通道熔化和气化任何材料,所以能加工任何硬,脆,韧,软,高熔点的导电材料,此外,在具备一定条件时,也可以加工半导体和非导体材料,加工时电极对所受的宏观作用力很小,因此可以不受或者少受工件材质与几何形状的限制,可以选用多种工具电极材料,也利于加工通常机械切削方法困难或无法加工的具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件,整个工件受热的影响较小,故可减少热影响层,提高加工后的表面质量,也可适用于加工热敏感材料(如硬合金)等优点;但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也使这种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周期长,工具电极有损耗等局限性,同样也存在窄缝大小不能灵活多变,适应性不强等问题。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窄缝孔隙的加工方法,对现在的缝隙成型加工技术的加工方法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小窄缝的加工很难达到精度要求,窄缝大小不能灵活调节、缝隙成型加工工艺不够简化、周期长、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窄缝孔隙的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窄缝孔隙的加工方法,是在两块平面材料上分别开出所需形状缝隙,将开出缝隙的两块平面材料平行叠加,左右调节任一平面材料直至偏置出所需尺寸大小的平面孔隙;
或者是在两根不同直径大小的圆管上延轴向方向开出所需形状缝隙,大直径圆管的内径等于小直径圆管的外径,将小直径圆管套入到大直径圆管内,旋转任一圆管直至偏置出所需尺寸大小的曲面孔隙。
通过开设在任一平面材料或圆管上的长腰孔调节任一平面材料或旋转任一圆管;窄缝孔隙的加工完成后,可以通过安装在长腰孔内的螺栓、螺母固定平面材料或圆管。
平面材料和圆管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具体的平面材料可以为平面钢板、陶瓷板、塑料板或玻璃板的一种,圆管可以为钢管、陶瓷管、塑料管或玻璃管的一种;针对脆性材料如陶瓷,塑料板,玻璃,因为材质的本身易碎特性所以加工微小窄缝是非常困难,但是这些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没有的优良特点,如塑料的材质轻,透过性好,成本低,用途和使用领域非常广泛等,针对诸如此类的脆性材料直接加工成本高或者难以加工微小缝隙的技术难题,可以采用本发明的窄缝孔隙的方法得以解决。
具体的比如所需形状缝隙的开设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选择,如果是常用的钢板或钢管,可以采用冲床冲出所需形状缝隙,如果是上述的易碎材料,可以在材料如成型之前的流动可塑状态时,用模具成型所需形状缝隙,然后经烧制固定成型,然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左右调节任一平面材料或旋转任一圆管的方式偏置出所需尺寸大小的平面孔隙。
所需形状缝隙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没有具体的限制,作为优选,所需形状缝隙可以为长条状缝隙、矩形孔隙或方形孔隙;更为优选的,所需形状缝隙的尺寸大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0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