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9975.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2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军;卢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7/00 | 分类号: | C10M167/00;C10N40/36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脱模剂 模具 环氧树脂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二烷基硫代磷酸锌 甲苯二异氰酸酯 硅酸盐 有机羧酸盐 质量百分比 改性甘油 固体石蜡 聚乙烯醇 偏磷酸钠 施工效果 松香树脂 吡咯烷酮 防腐剂 环糊精 硫酸镁 络合剂 乳化剂 消泡剂 乙醇 脱模 粘附 膦酸 酰胺 制备 混凝土 剥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脱模剂,其按质量百分比包括:改性甘油25‑35%、有机羧酸盐3‑5%、乙醇酰胺25‑30、聚乙烯醇9‑15%、二烷基硫代磷酸锌0.3‑0.5%、松香树脂8‑10%、甲苯二异氰酸酯4‑6%、硫酸镁2‑4%、偏磷酸钠1.5‑2.0%、环糊精3‑5%、吡咯烷酮0.6‑0.8%、硅酸盐10‑15%、环氧树脂1‑20%、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5‑8%、固体石蜡3‑9%、乳化剂0‑2%、消泡剂0.5‑1.5%、防腐剂1‑3.5%、膦酸络合剂0.1‑1.2%。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具有较好的脱模效果,不易与模具发生粘附,易于剥离,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效果,且有利于保护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混凝土因为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优越的可塑性、良好的抗水性、优良的耐久性以及极具竞争力的经济性而成为目前全世界用量最大和使用范围最广的材料。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脱模剂。其中,混凝土脱模剂是指在混凝土浇注前涂抹在施工用模板上的一种物质,以使浇注后模板不致粘在混凝土表面上、不易拆模,或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然而,现有的脱模剂的脱模效果较差,且容易与模具发生粘附,不易剥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脱模剂,其按质量百分比包括:改性甘油25-35%、有机羧酸盐3-5%、乙醇酰胺25-30、聚乙烯醇9-15%、二烷基硫代磷酸锌0.3-0.5%、松香树脂8-10%、甲苯二异氰酸酯4-6%、硫酸镁2-4%、偏磷酸钠1.5-2.0%、环糊精3-5%、吡咯烷酮0.6-0.8%、硅酸盐10-15%、环氧树脂1-20%、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5-8%、固体石蜡3-9%、乳化剂0-2%、消泡剂0.5-1.5%、防腐剂1-3.5%、膦酸络合剂0.1-1.2%。
作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的改进,所述混凝土脱模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改性甘油26-34%、有机羧酸盐3.5-5%、乙醇酰胺25-28、聚乙烯醇12-15%、二烷基硫代磷酸锌0.4-0.5%、松香树脂9-10%、甲苯二异氰酸酯4-5.5%、硫酸镁3.5-4%、偏磷酸钠1.8-2.0%、环糊精4.5-5%、吡咯烷酮0.7-0.8%、硅酸盐13-15%、环氧树脂6-20%、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7-8%、固体石蜡3-7.5%、乳化剂1-2%、消泡剂0.5-1.5%、防腐剂2-3.5%、膦酸络合剂0.8-1.2%。
作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的改进,所述混凝土脱模剂按质量百分比还包括烷基聚二醇3.8-4.5%聚丙烯酰胺6.7-9.5%。
作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的改进,所述混凝土脱模剂按质量百分比还包括甲基纤维素2.5-6.8%和防锈剂1.2-3.0%。
作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的改进,所述防锈剂为苯甲酸钠。
作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的改进,所述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与矿物油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的改进,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硅氧烷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脱模剂的改进,所述防腐剂为甲基异噻唑啉酮和聚甘油酯的混合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组分:改性甘油25-35%、有机羧酸盐3-5%、乙醇酰胺25-30,向称取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乙烯醇9-15%、甲苯二异氰酸酯4-6%、吡咯烷酮0.6-0.8%、硅酸盐10-15%、消泡剂0.5-1.5%、防腐剂1-3.5%,并进行搅拌得到混合物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9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