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5355.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7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张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5/10 | 分类号: | F16L25/10;F16L2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凹槽 管道连接结构 大管 小管 卡入 空调系统管道 内壁端部 外壁端部 装配效率 可插入 内腔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大管和小管;小管外壁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凹槽,各个第一环形凹槽中分别卡入一个O型圈;大管内壁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的数量与第一环形凹槽的数量相同;小管的端部可插入大管内腔中且各个O型圈可分别卡入至对应的那个第二环形凹槽中。本发明提供的管道连接结构提高了空调系统管道装配效率,且避免了“动火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管道的连接方式通常由焊接和法兰连接。对于较小的管道并不适合法兰连接,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循环管道采用焊接,即,装配现场需要进行“动火”作业,不仅安装麻烦,效率低,还增加了安全隐患。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管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大管和小管;小管外壁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凹槽,各个第一环形凹槽中分别卡入一个O型圈;大管内壁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的数量与第一环形凹槽的数量相同;小管的端部可插入大管内腔中且各个O型圈可分别卡入至对应的那个第二环形凹槽中。
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中,小管外壁端部共设置有三个第一环形凹槽。
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中,小管端部设置有锥形段。
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管外部邻近端部处设置有一个环形凸缘;各个环形凹槽位于小管的端头和环形凸缘之间;环形凸缘的外形等于大管的外径;环形凸缘和大管之间通过卡箍连接。
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中,环形凸缘面朝大管的那一侧设置有一个密封垫。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在小管上设置第一环形凹槽和O型圈,在大管上设置第二环形凹槽,从而实现了大管和小管可拆卸地连接,且接头处密封配合,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了且不再需要“动火”作业,降低了循环管安装的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大管和小管处于分离状态。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大管和小管处于装配状态。
图3为图2中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大管2和小管1;小管1外壁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凹槽(与标号3所指的位置相同),各个第一环形凹槽中分别卡入一个O型圈3;大管内壁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21;第二环形凹槽的数量与第一环形凹槽的数量相同;小管的端部可插入大管内腔中且各个O型圈可分别卡入至对应的那个第二环形凹槽中。上述大管和小管可以设置为铜管或铝管。
通过上述设置,不在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那样进行焊接,因此,连接简单、方便,循环管的安装工期明显缩短,且不再需要“动火”作业,降低了循环管安装的施工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5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克拉管的螺旋筋内衬过渡件
- 下一篇:用于联接柔性软管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