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康复新液指纹图谱及其有效成分A的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2276.7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9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成亮;王长虹;汪毓文;刘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巨静 |
地址: | 015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康复新液 指纹图谱 单一波长 含量测定 特征物质 质量判断 质量控制 鉴别 申请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康复新液指纹图谱及其有效成分A的分离方法。本申请通过采用特定的HPLC色谱方法对康复新液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及含量测定,同时据此建立了康复新液指纹图谱。该方法对康复新液中的多种特征物质进行了表征,显著优于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单一波长对少数几种化学成分就对康复新液进行质量判断的方法,其对康复新液鉴别和质量控制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新液指纹图谱及其有效成分A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康复新液标准是2000年12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康复新液质量标准修订批件,标准编号为:WS3-B-3674-2000(Z),标准要求康复新液每lml含总氨基酸以丙氨酸(C3H7O2N)计,不得少于0.72mg。该标准仅提供了康复新液中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及嘧啶碱的定性测定方法。众所周知,康复新液中氨基酸的种类繁多,例如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但该标准中并没有给出康复新液中氨基酸的具体种类及含量的测定方法。另外,作为康复新液中的另一主要有效成分嘧啶碱等核苷酸类,其种类及含量测定方法在该标准中也并没有给出。面对此种情况,本领域中通常采用将氨基酸进行衍生化的方法,利用HPLC的方法进行氨基酸的含量测定,但是该方法操作复杂,且不能同时实现对氨基酸类和核苷酸类物质的检测及含量测定。
此外,CFDA2001年颁布的康复新液的标准(WS3-B-3674-2000(Z)) 中并没有指纹图谱分析,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标准中仅仅通过单一波长检测康复新液的指纹图谱指认了少数几个共有峰,如为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以及少量的核苷类成分,并没有同时对其中的氨基酸成分进行检测。
因此,为了更好地监控康复新液中的各成分含量,本领域迫切需要建立简单、方便且能同时测定核苷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同时,若对康复新液各成分含量得到更好了解,则可进一步优化康复新液指纹图谱,对监控其中的核苷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及其质量控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对康复新液有效成分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化合物进行测定时操作复杂,或无法准确确定其中具体成分或含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了一种康复新液有效成分A分离、分析、含量检测方法及康复新液指纹图谱。该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的HPLC色谱方法对康复新液有效成分A进行了分析及含量测定,同时据此建立了康复新液指纹图谱。该方法操作简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同时将康复新液中的尿嘧啶、次黄嘌呤、尿酸、腺苷、黄嘌呤、肌苷、络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进行分离和含量测定,且准确率高。根据该方法建立的康复新液的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峰,对多种特征物质进行了表征,显著优于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少数几种化学成分就对康复新液进行质量判断的方法,其对康复新液鉴别和质量控制效果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复新液有效成分A的分离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康复新液有效成分进行分离;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采用的色谱柱为C18柱;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采用流动相A和流动相B;所述流动相A为 0.06%~0.3%H3PO4水溶液或0.06%~0.3%甲酸水溶液,例如:0.1%~0.3%H3PO4水溶液,所述流动相B为乙腈和/或醇类溶剂;优选地,所述流动相A为 0.06%~0.1%H3PO4水溶液,所述流动相B为甲醇。
所述康复新液有效成分A为尿嘧啶、次黄嘌呤、尿酸、腺苷、黄嘌呤、肌苷、络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2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