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9224.6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2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古泽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皓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1/34 | 分类号: | B41M1/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陈培琼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工艺 釉下彩 瓷化 陶瓷 印刷 胚体 素烧 定型 图案 产品烧制 工艺加工 加工效率 加热油墨 色泽图案 陶瓷器皿 陶瓷制品 陶瓷制 透明的 移印机 器皿 成形 墨盘 刨光 喷油 上移 烧成 烧烤 熟胚 釉膜 磨损 打磨 下边 美观 外部 覆盖 制作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包括:陶瓷器皿成形后进行定型素烧;定型素烧后器皿打磨、刨光;准备熟胚印刷各材料;将准备好的材料装上移印机上;将加热油墨倒在移印机墨盘上;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胚体烧烤;烤出来的胚体再进行喷油;进行油烧;产品烧制完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使制作出来的陶瓷制品质好,加工效率高,且加工过程中操作方法详细明确,方便工作人员控制。按照此工艺加工出来的陶瓷制品外形美观,色泽图案鲜艳亮丽。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外部的色泽和图案不易缺失,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使用过程中不易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瓷化后的印刷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
背景技术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装饰瓷器。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目前对于一种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加工步骤和一些细节程序不够精确,各种步骤中的温度控制的范围不同,导致加工出来的陶瓷品质不好。影响陶瓷的外观,严重影响到陶瓷的售卖,制约了陶瓷釉下彩印刷工艺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开发了一种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了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工艺流程包括步骤:
一种陶瓷瓷化后的釉下彩转移印刷工艺,所述印刷工艺包括步骤:
步骤一:陶瓷器皿成形后进行定型素烧;
步骤二:定型素烧后器皿打磨、刨光;
步骤三:准备熟胚印刷各材料;
步骤四:将准备好的材料装上移印机上;
步骤五:将加热油墨倒在移印机墨盘上;
步骤六:进行印刷;
步骤七:印刷完成后胚体烧烤;
步骤八:烤出来的胚体再进行喷油;
步骤九:进行油烧;
步骤十:产品烧制完成。
优选的,所述陶瓷器皿成形后进行定型素烧温度大约在1200℃-1280℃,直至瓷化。
优选的,所述印刷材料装备如下:
①硅胶头制作:需使用耐热硅胶,耐热温度可达到120℃;
②花面钢板制作:需用304不锈钢板或铜板进行蚀刻;
③熟胚底座制作:可用高密度海绵或者PVC塑料上车床加工胚体模型底座;
④国内首创的加热油墨,加热温度需在70℃-120℃才能融化,低于70℃会冷结;
⑤移印机械:需具备装花面钢板的油墨盘能加热,加热温度能达到150℃以内。
优选的,所述准备好的材料装上移印机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皓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皓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9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