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坯体方法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3233.4 | 申请日: | 201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银锐明;徐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10 | 分类号: | C04B35/10;C04B35/624;B33Y10/00;B33Y7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冯振宁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氧化铝 打印 方法 及其 成型 | ||
本发明涉及3D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成型方法。所述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水为载体,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散剂PAA‑NH4、TMEDA,再加入体积比为20~65%的A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坯体方法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通过逐层叠加材料制造三维立体
结构实物的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去除材料制造技术,因此又称为增材制造,3D打印主要有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熔融沉淀技术(FDM)和立体光固化技术(SLA)。
先进陶瓷材料及硬质材料的高强高硬特性,使其难以加工成型,科技发展对陶瓷、硬质合金制件复杂程度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已成为其应用的最大障碍。而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的出现,则使突破先进陶瓷应用的最大障碍即成型困难成为可能。3D打印陶瓷无需原胚和模具,也不需加工,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复杂形状物体,因此受到国内外陶瓷领域专家高度的关注。陶瓷与硬质合金的高熔点、高硬脆性导致其增材制造最难打印成型的材料,通常要借助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作为粘结剂进行3D打印。采激光选区烧结、激光选区熔化、激光近净成型、电子束选区熔化等直接成型方式往往在快速凝固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从而形成较多的微裂纹,不适合增材制造陶瓷材料。熔融沉积成型即将陶瓷粉末和有机粘结剂相混合,用挤出机或毛细血管流变仪做成丝,然后分层堆积成型方式做出陶瓷件生胚,后续烧结制备。此方法的缺点是表面出现层状纹理,成型精度差,需后续打磨处理。光固化是3D打印技术成型精度最高,并且高效,高集成化,材料利用率高,其打印陶瓷粉末的工作原理是将通过激光在加有陶瓷粉体或前驱体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地固化成型复杂零件,然后经干燥、脱脂、烧结,故而可以保征成型陶瓷产品的虽然高精度,但是其设备较为昂贵,系统对液体操作要求苛刻,成型件多为树脂,材料价格贵且性能有限,不利于长期储存,对环境污染严重。
针对现有3D打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将注凝成型技术与3D打印相结合,提出一种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成型方法,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原理是原位凝胶固化,成型速度较快,能够近净尺寸成型复杂部件,并且坯体均匀性好、机械强度高、烧结性能优异,因此拓展凝胶注模成型技术与 3D 打印技术结合,将提供一种全新的3D打印技术,从而解决现有3D打印技术的缺陷,大大拓展应用3D成型的材料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引入注凝成型工艺,以水为载体,结合3D打印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坯体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水性氧化铝基3D打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水为载体,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散剂PAA-NH4、催化剂TMEDA,再加入体积比为20~65%的Al
S2.配好能与步骤S1有机单体发生胶凝反应的引发剂过硫酸铵作为物质B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3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