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阻复合金属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1937.8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2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龙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500 安徽省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 复合 金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复合金属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②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电阻、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③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④混杂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复合材料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大于4×106厘米(cm),比模量大于4×108cm。
为了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相区别,将这种复合材料称为先进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不同,先进复合材料分为树脂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其使用温度分别达250~350℃、350~1200℃和1200℃以上。先进复合材料除作为结构材料外,还可用作功能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缺乏电阻率,耐磨性和耐蚀性等。
电阻合金,利用物质的固有电阻特性来制造不同功能元件的合金。主要有电热合金、精密电阻合金、应变电阻合金和热敏电阻合金。电阻合金具有以下特点:
(1)在尽可能宽的温度范围内(-60摄氏度一100摄氏度甚至达300摄氏度)具有低的电阻温一度系数,且电阻温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直线性要好(即二次电阻温度系数值要小)。
(2)高的比电阻(在个别情况下要求的比电阻);电阻值的经年变化小(目前达到最高水平为0.1ppm/年)。
(3)要求小的对铜热电势(特别是应用在直流仪表上)。
(4)良好的工艺性能,易于拉制成细丝,且具有好的机械性能。
(5)良好的耐磨性及抗氧化性,至少它应能被某种绝缘漆所包复,且具有良好的包漆性能。
(6)焊接性能好,易于钎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复合金属材料,具有电阻率高,高耐磨性和耐蚀性良好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阻复合金属材料,所述电阻复合金属材料包括耐蚀合金层、硬质合金层和电阻合金层,所述耐蚀合金层是镍基耐蚀合金,所述硬质合金层是碳化钛硬质合金,所述电阻合金层是铁铬铝合金,所述镍基耐蚀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1%-9%,所述碳化钛硬质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43%-49%,所述铁铬铝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44%-48%。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镍基耐蚀合金包括镍、铁、铜和铬。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镍基耐蚀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5%,所述碳化钛硬质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47%,所述铁铬铝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48%。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具有电阻率高,高耐磨性和耐蚀性良好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予说明。
本发明一种电阻复合金属材料,所述电阻复合金属材料包括耐蚀合金层、硬质合金层和电阻合金层,所述耐蚀合金层是镍基耐蚀合金,所述硬质合金层是碳化钛硬质合金,所述电阻合金层是铁铬铝合金。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中所述镍基耐蚀合金包括镍、铁、铜和铬,所述镍基耐蚀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5%,所述碳化钛硬质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47%,所述铁铬铝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主体重量的48%。所述镍基耐蚀合金以镍为基体,含镍大于30%,且含镍加铁大于50%的耐蚀合金,抗高温氧化和含硫、钒等气体的腐蚀,其耐蚀性随铬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这类合金也具有较好的耐氢氧化物腐蚀和耐应力腐蚀的能力。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龙,未经张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1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尼甲板敷料
- 下一篇:一种阻燃高阻隔复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