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组织特异性启动子GmFTL5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8981.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傅永福;陈福禄;张晓玫;谷月;刘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2;A01H5/02;A01H6/20;A01H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璐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组织 特异性 启动子 gmftl5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具体公开了一种大豆组织特异性启动子GmFTL5及其应用,所述特异性启动子GmFTL5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利用所述特异性启动子GmFTL5在模式生物拟南芥中调控GUS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启动子GmFTL5可明显提高植物花萼、花瓣、花药和花粉粒中GUS基因的表达量,表明本发明所述的特异性启动子GmFTL5在植物花萼、花瓣、花药和花粉粒中具有特异性,适合在各种作物、林木、蔬菜、花卉、牧草等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药和花粉粒中特异性表达目标基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豆组织特异性启动子GmFTL5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它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调节基因的转录起始时间和表达程度。目前,根据调节基因表达水平,启动子可分为三种类型:组成型启动子、组织特异型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组成型启动子在所有组织中表达,它不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发育过程。组成型启动子驱动的表达通常不受内源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物种中都有较强的活性。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在某个特异的组织中表达。就植物而言,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可以在植物的特定组织如维管系统、光合组织、根、种子或生殖器官等启动目的基因表达。诱导型启动子不受内源因素影响,但受光、热、冷和创伤等环境条件和外在刺激控制。诱导型启动子还可受一些激素、乙醇或抗生素等诱导启动目的基因表达。
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被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叶片特异性启动子、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块茎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花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如花粉发育有关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如TA29(Mariani etal.1990)、Lat52(Twell et al.1990)、Osg6B(Yokoi et al.1997)和Zm13(Hamilton etal.1992)等已有详细研究报道;UBC6启动子主要在花和种子中表达(Watts et al.1994);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基因启动子在萼片、花药和心皮中表达(Ohl et al.1990)、香豆素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coenzyme A ligase,4CL)基因启动子(Hauffe et al.1991)和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启动子(Koes etal.1990)能够有效驱动GUS在花瓣中表达。这些启动子都能特异启动目标基因的表达,改变特异组织器官的发育。但在大豆的花萼、花瓣、花药和花粉粒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鲜有报道。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关键转变,包括开花诱导、花的发端和花器官发育三个阶段,受众多基因调控。在拟南芥中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是成花素重要元件,在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豆中FT有10个同源基因,这些基因功能冗余或是否存在功能分化尚未知晓,因此有必要研究和获得调控大豆FT同源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从而为深入研究大豆成花过程及其它发育过程提供有效手段和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来自大豆的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GmFTL5,从而为在各种作物、林木、蔬菜、花卉、牧草等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药和花粉粒中特异性表达目标基因提供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大豆组织特异性启动子GmFTL5,其核苷酸序列为下列i)~iv)项之一:
i)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ii)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和/或增加一个或多个核苷酸且具有相同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8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