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FTIR检测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7203.2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邵慧君;张万磊;何文政;吴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三氯乙烯 吸光度 回收 检测 沥青混合料 设备检测 原样沥青 残留 标定 波峰 波数 旋转蒸发器 检测结果 人为误差 位置处 集料 矿粉 直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FTIR检测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FTIR设备检测纯净的三氯乙烯,标定其吸光度波峰的位置;(2)采用FTIR设备检测原样沥青,标定其吸光度波峰的位置;(3)对比(1)与(2),确定检测沥青中存在三氯乙烯的波数位置;(4)将(2)中的原样沥青与集料、矿粉拌和形成沥青混合料;(5)采用旋转蒸发器法,从(4)中的沥青混合料中获得回收沥青;(6)采用FTIR设备,检测(5)中回收沥青的吸光度;(7)对比(2)中原样沥青吸光度和(6)中回收沥青吸光度,在(3)确定的波数位置处的差异,当差异存在时,表明回收沥青中残留有三氯乙烯。本发明方法检测结果直观真实可靠、有效避免人为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工程用材料的回收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FTIR检测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因其可资源化利用旧沥青路面材料,节约石料、沥青等宝贵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投资费用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建设中。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关键是准确评价旧沥青的老化程度,从而指导新沥青标号或再生剂种类的选择,确保旧沥青完全再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剩余价值得到充分利用。为评价旧沥青的老化程度,首先需从旧沥青路面材料中回收获得旧沥青,其次进行旧沥青性能指标的测定,因此,回收获得纯净的旧沥青是准确评价其性能的前提。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提出从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的方法,其过程是首先采用三氯乙烯溶解旧沥青混合料,此时旧沥青将溶解在三氯乙烯中,从而与旧集料分离;其次蒸馏三氯乙烯与旧沥青的混合溶液,利用三氯乙烯沸点较沥青低的特征,将三氯乙烯从两者的混合溶液中蒸发出来,从而回收获得旧沥青。然而从三氯乙烯与旧沥青的混合溶液中完全蒸发三氯乙烯并不容易,且目前以实验操作者肉眼观察是否有三氯乙烯汽凝回收作为判断其蒸发是否完全的标准非常粗糙,常常造成获得的回收沥青中残留部分三氯乙烯,影响回收沥青的纯度,导致旧沥青老化程度评价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FTIR检测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对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采用FTIR检测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采用FTIR设备,检测纯净的三氯乙烯的吸光度,标定三氯乙烯吸光度呈现明显波峰的波数位置;
(2)采用FTIR设备,检测原样沥青的吸光度,标定沥青吸光度呈现明显波峰的波数位置;
(3)对比(1)中检测的三氯乙烯吸光度波峰的波数位置,与(2)中检测的原样沥青吸光度波峰的波数位置,确定检测沥青中存在三氯乙烯的波数位置;
(4)将(2)中的原样沥青与集料、矿粉拌和形成沥青混合料;
(5)采用旋转蒸发器法,从(4)中的沥青混合料中获得回收沥青;
(6)将(5)中的回收沥青制备样品,采用FTIR设备,检测回收沥青的吸光度;
(7)对比(2)检测的原样沥青吸光度和(6)检测的回收沥青吸光度,在(3)确定的检测沥青中存在三氯乙烯的波数位置处的差异,当差异存在时,表明回收沥青中残留有三氯乙烯。
作为优选的,一种采用FTIR检测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方法,所述(1)中测试波数范围为600-4000cm-1,检测输出值为吸光度。
作为优选的,一种采用FTIR检测回收沥青中残留三氯乙烯的方法,所述(2)中测试波数范围为600-4000cm-1,检测输出值为吸光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7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