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5491.8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际亮;孙庆民;李光辉;张泰铭;王荣海;王军;黄桂青;王帅坡;韩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10 | 分类号: | C08L71/10;C08L27/18;C08L23/08;C08K13/04;C08K7/06;C08K3/34;C08K5/5435;C08K5/3492;B29C43/00;B29C43/02;B29B13/1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19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替代 金属 聚醚酮酮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其中,所述的可熔性氟塑料为FEP、PFA、ECTFE或ETFE中的至少一种,可熔性氟塑料的数均分散粒径小于3μm;所述的FEP为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的PFA为聚全氟烷氧基树脂;所述的ECTFE为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所述的ETFE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所述的偶联剂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的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所述的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原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混合料A
(2)将混合料A用流化床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得混合料B;
(3)将混合料B进行干式热处理,得混合料C;
(4)将混合料C分批次加入热压机模具模腔中进行压制预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酮酮树脂中,对位结构与间位结构的摩尔比为75:25~50:50,特性粘度为0.5~1.5dL/g,且未进行热氧化交联后处理工艺,聚醚酮酮树脂的物料形式为粉料,粒径≤3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酮酮树脂灰分率为0.5wt.%以下,且在真空下以320℃加热熔融120分钟时的挥发性成分量为1wt.%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材料为纤维状填充材料或非纤维状填充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用流化床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喂料机和引风机的频率设定分别为40、50Hz,分级机电流上下限分别为3.9A和3.4A,分级机频率设定为5~50Hz,供气气压≥0.7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干式热处理温度为120~260℃;以体积浓度计,5%≤氧浓度≤50%;处理时间为0.5~100小时。
7.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可替代金属的聚醚酮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热压机的加料温度设置为240~290℃,加料压力为3.5~5MPa,设置补压压力与加料压力的差值≤2MPa;加料完毕,排气数次,每次保温保压3~5min,排气1min;排气完毕,设定浸热温度,保压加热升温,浸热温度设置为340~385℃;当物料温度达到浸热温度时,保温保压25分钟,然后泄压浸热3~5h;停止加热并自然冷却,同时,物料温度每降低10℃保压压力增加0.5MPa,当物料温度降到200℃以下时,脱模取出,室温静置12小时,即得复合材料试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54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