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飞行器的机翼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892.X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施利普夫·贝恩哈德;洛伦斯·弗洛里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38 | 分类号: | B64C3/38;B64C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董敏;李新燕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飞行器 机翼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机翼,包括主翼、缝翼和用于将缝翼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主翼的连接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元件和第二连杆元件。第一连杆元件具有经由第一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至缝翼的第一连杆端部和经由第二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至主翼的第二连杆端部。第二连杆元件具有经由第三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至缝翼的第一元件端部和经由第四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至主翼的第二元件端部。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包括针对最小空间和重量优化的连接组件的机翼——通过使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形成为球形接头或万向接头、同时使第四接头形成为铰链接头而实现,其中,铰链轴线在机翼厚度方向与翼展方向之间倾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飞行器的机翼。该机翼包括主翼、缝翼和用于将缝翼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主翼的连接组件,使得缝翼可以在用于巡航飞行的收缩位置与用于起飞和着陆的至少一个展开位置(优选地两个或更多个展开位置)之间移动。
连接组件包括长形的、优选地为杆状的第一连杆元件和第二连杆元件。第一连杆元件具有第一连杆端部和相反的第二连杆端部。第一连杆端部经由第一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特别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缝翼。第二连杆端部经由第二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特别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主翼。第二连杆元件具有第一元件端部和相反的第二元件端部。第一元件端部经由与第一接头间隔开的第三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特别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缝翼。第二元件端部经由与第二接头间隔开的第四接头以可旋转的方式、特别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主翼。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知的机翼使用缝翼轨道来将缝翼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至主翼。缝翼通常以固定的方式连接至缝翼轨道的一端,同时缝翼轨道以其能够沿缝翼轨道的纵向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至主翼。以这种方式,缝翼的运动通过缝翼轨道沿其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的预定路径的运动单独地限定。这样的缝翼轨道和相应的缝翼轨道的运动路径在主翼的前缘部分需要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当缝翼轨道处于收缩位置时,缝翼轨道通常必须穿透主翼的前梁,这又需要复杂的结构。
在本领域中已知的替代的机翼不使用缝翼轨道,而是替代地利用连杆机构运动学。从US 1,780,838和WO2008/135266A1中已知四连杆机构,其中,两个连杆元件的第一端部联接至缝翼并且两个连杆元件的相反的第二端部联接至主翼。两个连杆元件以彼此间隔开并且能够围绕在翼展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联接至缝翼和主翼。这种布置要求连杆元件、接头和致动器形成为具有高强度以抵抗缝翼上的空气负载。从US 1,780,838还已知四连杆机构的旋转轴线可以在机翼厚度方向上延伸而不是在翼展方向上延伸。以这种方式,缝翼执行横向运动,但是不执行沿着机翼轮廓的曲率的曲线运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机翼,该机翼包括针对最小空间、最小重量和空气动力学有利的路径而优化的连接组件。
该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形成为允许围绕多于一个旋转轴线(特别是围绕两个垂直的旋转轴线)的旋转(特别是枢转)的球形接头或万向接头。球形接头通常是无扭矩的,即不传递扭矩,而万向接头能够传递扭矩。此外,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中的一者形成为允许围绕多于一个旋转轴线(特别是围绕两个垂直的旋转轴线)的旋转(特别是枢转)的球形接头或万向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中的另一者形成为允许仅围绕单一铰链轴线的旋转(特别是枢转)的铰链接头。以这种方式,连接组件形成为主动组件和从动组件,其中,第一连杆元件形成不能在翼展方向上传递载荷的从动元件,而第二连杆元件形成由于铰链接头从而能够在翼展方向上传递载荷的主动元件。此外,铰链轴线在机翼厚度方向与翼展方向之间倾斜或成角度。这意味着铰链轴线既不平行于机翼厚度方向,也不平行于翼展方向。铰链轴线可以垂直于翼弦方向,即可以在机翼厚度方向和翼展方向上延展的平面中延伸。然而,铰链轴线也可以相对于翼弦方向倾斜,即可以在机翼厚度方向和翼展方向上延展的平面与翼弦方向之间倾斜,使得铰链轴线既不垂直于也不平行于翼弦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8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