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尾气再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661.9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0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捷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501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发酵 尾气 再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再利用装置,具体是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尾气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医药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农业:改造植物基因;生物固氮;工程杀虫菌生物农药;微生物养料。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生物工程领域里,制备药品、培养菌种等都需要进行生物发酵,生物发酵空气、氧气用量大,空气、氧气进入发酵罐后迅速排出发酵罐外,部分有味发酵代谢产物随尾风带出。同时尾气中任存在大量的氧气,而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处理装置中的过滤装置不能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尾气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尾气再利用装置,包括生物发酵罐、气液分离器、尾气处理箱和抽风机,所述生物发酵罐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底部,装置主体下端设有底座,装置主体右侧上端设有第一密封门,所述气液分离器右侧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在生物发酵罐顶部,第四连接管通过固定套管固定,固定套管下端固定在生物发酵罐上,气液分离器下端设有排液管,气液分离器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尾气处理箱左侧连通第一连接管,尾气处理箱前端面上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二密封门、第二密封门上设有锁扣,尾气处理箱内部设有干燥箱,干燥箱内部设有干燥桶,干燥桶下端干燥箱内部设有过滤网,干燥箱左侧下端设有第一螺纹连接管,干燥箱下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干燥箱右侧上端通过第二螺纹连接管连接在第五连接管上,第五连接管下端连接在活性炭除味罐上,活性炭除味罐通过固定罩固定在支撑板上,活性炭除味罐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三螺纹连接管,第三螺纹连接管连接在化学试剂除味罐上,化学试剂除味罐下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化学试剂除味罐右侧设有第四螺纹连接管,第四螺纹连接管右侧连接有第六连接管,所述抽风机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在第六连接管上,抽风机上端通过固定杆固定在装置主体顶部,抽风机下端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在生物发酵罐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密封门内部设有内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排液管连接处设有导液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桶底端设有上大下小的圆台状通风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纹连接管通过第一导风罩连接第一连接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六连接管之间设有导风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生物发酵罐的尾气再利用装置,启动抽风机,生物发酵罐中的尾气通过第四连接管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后,液体通过排液管进入消毒池处理,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尾气处理箱中经过干燥箱干燥后,再经过活性炭除味罐化学试剂除味罐除去含有异味生物代谢物,降低空气污染,通入生物发酵罐中再利用,同时干燥箱、活性炭除味罐和化学试剂除味罐可通过螺纹管拆除更换,以便保证尾气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尾气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尾气再利用装置中尾气处理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座1、生物发酵罐2、排液管3、气液分离器4、第一连接管5、尾气处理箱6、第二连接管7、抽风机8、第一密封门9、第三连接管10、第四连接管11、固定套管12、第二密封门61、锁扣62、转轴63、干燥箱64、干燥桶65、进风口66、过滤网67、第一螺纹连接管68、支撑板69、第二螺纹连接管70、第五连接管71、活性炭除味罐72、第三螺纹连接管73、化学试剂除味罐74、第四螺纹连接管75、第六连接管7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捷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捷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6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