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回收合成立方氮化硼固废制备超高压合成用加热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234.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相法;王永凯;位星;赵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0/00 | 分类号: | C04B30/00;C04B111/9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管 立方氮化硼 超高压合成 合成 制备 三种粒度 复配 原料利用率 超硬材料 二次利用 固体废料 固体废物 混合压制 湿法研磨 原料制备 回收 掺杂物 石墨粉 去除 破碎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回收合成立方氮化硼固废制备超高压合成用加热管的方法。该制备方法以合成立方氮化硼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原料制备超高压合成超硬材料用的加热管,首选对固体废料湿法研磨,然后干燥去除水分,然后破碎筛分成80~120目、120~300目、300~500目三种粒度的物质,并将三种粒度的物质复配,复配后与石墨粉混合压制成加热管,干燥后即可获得可应用的加热管。本发明的方法不但对合成立方氮化硼固废进行二次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还解决了现有加热管掺杂物所带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硬材料生产原辅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回收合成立方氮化硼固废制备超高压合成用加热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合成立方氮化硼(cBN)主要采用超高压高温触媒法,即在超高压高温条件下,以六方氮化硼(hBN)为原料,在触媒的参与下转化为cBN并进行晶体生长,通常hBN向cBN的转化率为30~60%,因此,合成后的立方氮化硼需要提纯处理,具体提纯工艺为:首先对合成试样进行摇床处理,在轻矿区分离出大部分hBN杂质,在重矿区得到cBN精料,再对精料进行酸、碱化学提纯处理,即得到纯净的cBN单晶。上述摇床选出的杂质中主要包括未转化的六方氮化硼、少量石墨和部分金属化合物等杂质,这部分杂质由于所含物质较为复杂,进一步提纯较为困难,通常作为固体废料处理,进而造成原料浪费。
在静态超高压高温合成超硬材料的过程中,根据加热方式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目前主要采用间接加热方式,主要以石墨质管材为加热元件,通过电流进行加热。但是,由于石墨本身的电阻率很低,使得部分电能消耗于碳化钨顶锤,不但电能损失,还引起顶锤发热,降低碳化钨顶锤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在石墨中掺杂其他物质,以提高石墨质管材的电阻和成型性。目前,主要掺杂物有Al2O3、MgO、ZrO2等氧化物和玻璃水等胶黏剂,这样在超高压合成中容易给合成腔体引入含氧杂质,影响合成效果和质量。也可以添加hBN等材料制作加热碳管,但其比较昂贵。
发明内容
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固体废物排放,解决现有石墨质管材掺杂物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回收合成立方氮化硼固废制备超高压合成用加热管的方法。该制备方法以合成立方氮化硼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原料制备超高压合成超硬材料用的加热管,不但对合成立方氮化硼固废进行二次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还解决了现有加热管掺杂物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回收合成立方氮化硼固废制备超高压合成用加热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提纯立方氮化硼产生的固体废料利用湿法球磨机球磨2~4h,将球磨后的混合物离心,得到细化的固体废料;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细化后的固体废料在600℃~1000℃的马弗炉里焙烧4~8h;
3)将步骤2)获得的焙烧后的物料经过气流破碎,对物料粒度进行分级,选择粒度分布范围在80~120目、120~300目、300~500目的三种物料;
4)将步骤3)分级后的物料按照不同的粒度在三维混料机上进行复配,混合均匀;
5)将步骤4)复配的物料与石墨粉在三维混料机上混合;
6)将步骤5)中得到了混合料在液压机上压制成加热管;
7)将步骤6)压制得到的加热管在100℃~20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3~8h后应用于超高压合成生产。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按照质量比为80~120目∶120~300目∶300~500目= 1~2∶3~5∶2~3复配。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按照质量比1∶0.5~2将步骤4)中的复配物料与石墨粉混合8~2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