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188.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严澍;娄坚鑫;陈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35100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丘鸿超 |
地址: | 3610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成像 测距 方法 | ||
1.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集成有可见光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的双目摄像机,该方法实现方式为:首先,在双目摄像机的热成像摄像机内设置梯度区域,标识相同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当发现热源灰度对比异常时,在热成像视频上标识出热点;根据热点在像素图片的位置,判断该热点所在梯度区域,结合相对应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计算出双目摄像机到目标的实际距离,从而实现火点测距;
所述梯度区域的设置方式如下:
依据地形等坡线,将热成像摄像机监控区域按照坡度大小近似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用图像坐标系表达图像矩形位置;每个区域的定义为此区域的坐标范围和X轴、Y轴比例尺及倾斜度及倾斜度变化比率;
每个区域的X轴、Y轴比例尺及倾斜度,包括该区域的X轴梯度角度、X轴梯度比例、X轴梯度变比△XTd、Y轴梯度角度、Y轴梯度比例、Y轴梯度变比△YTd;
其中,X轴梯度变比△XTd、Y轴梯度变比△Y Td均按照如下梯度变比△Ytd的确定方式确定:
设摄像机设置于摄像机视角中心与监控区域地面垂直高度为H处,在摄像机的视角监控范围设置基准参照点及第1至第n参照点,设摄像机视角中心与基准参照点的水平距离为S,且各参照点间距距离为△S则可得,
Jn_0=arctg((S+n×△S)/H)
J1_1=arctg(S/H)
根据成像原理,图片上的图片像素与摄像头拍摄图片时的视线必然是垂直关系,因此
Jn_1=90-J1_1
Jn_2=180-Jn_1-Jn_0
设成像图片上,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1,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n,则存在以下计算公式
Ln=n×△S×Sin(Jn_0)/Sin(Jn_2)
L1=△S×Sin(J1_0)/Sin(J1_2)
其中,J1_1为摄像机视角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1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1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n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1为图片像素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锐角夹角,J1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Jn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
由此可得梯度变比△Td=Ln/L1;同理,可得△Td=Ln/Li,i=1,2,……,n;
X轴梯度角度相当于针对已知参照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高度的起伏、Y轴梯度角度相当于针对已知参照点的前后方向上高度的起伏,具体计算公式确定方式如下:
取与摄像机视角中心接近的一个点作为基准参照点P1,且点P1的横纵坐标值x1和y1为已知数值;
任意点N与基准参照点的像素距离
点N的相对水平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Xnt=arctg(Yn/Xn)*180
点N与X轴的角度偏差
Tnx=Xj-Xnt
点N在X轴上的投影距离
SnX=cos(Tnx)×Sn
点N的相对垂直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Ynt=arctg(Xn/Yn)*180
点N与Y轴的角度偏差
Tny=Yj-Ynt
点N在Y轴上的投影距离
Sny=cos(Tny)×Sn
由上述可得,
点N在X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X'=SnX×Xz×△XTd
点N在Y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Y'=Sny×Yz×△YTd
由此可得,摄像机视角中心与点N的实际距离为
上述计算公式中,Xn、Yn分别为任意点N的横纵坐标值,Xj、Yj分别指的是X轴梯度角度、Y轴梯度角度,Xz、Yz分别指的是X轴梯度比例、Y轴梯度比例,S1表示已知的基准参照点P1与摄像机视角中心的实际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像摄像机采用固定焦距的方式,像素采用640×480,并采用热源灰度定时的扫描预制方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热点在像素图片的位置,判断该热点所在梯度区域,结合相对应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计算出双目摄像机到目标的实际距离的计算流程如下:
1)首先针对每个区域计算最小外包矩形,将在最小外包矩形外的点,直接进行过滤,避免大量的重复运算;
2)针对最小外包矩形内部点,采用射线法获得每个点所在的区域,分别填入各区域的最小外包矩形中;
3)通过HaspMap建立索引,每个点最大定位18次即可获得指定点所在的区域;
4)估算任意热点Q到已知点的距离公式如下:
设点Q的坐标为Xq,Yq
已知点的坐标为X1,Y1
则存在着以下公式
Sq12=(Xq-X1)2+(Yq-Y1)2
其中,Sq1表示为两点之间的图片距离;
设梯度比例为Tz
则任意热点Q点到已知点的实际距离为:
SQ1=Sq1*T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1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材料混合出料装置
- 下一篇:婴幼儿游泳专用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