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加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2591.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6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西;肖惠钦;全再洪;肖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B21C23/08;B21C35/02;B23P23/04;B23Q4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肖文祥;邓翠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轴 棒材加工设备 抓取 自动加工 加工区 毛坯 棒材 可移动地设置 机台 安全和环境 一次性完成 棒材端面 待加工物 独立封闭 多台设备 加工效率 平行设置 职业健康 自动传送 封闭罩 固定的 定长 修型 压坯 加工 挤压 合格率 自动化 安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棒材加工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还设有第一传动轴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上还设有用于抓取待加工物的抓取部,所述机台上还设有固定的加工区,且所述加工区可独立封闭。此结构的棒材加工设备,适用于挤压毛坯棒材,且加工范围为φ7mm~φ20mm(毛坯直径),310mm~460mm(长度),并且,棒材压坯的加工合格率≥98%;棒材端面修型和定长可一次性完成,并且能够实现自动传送料、自动加工、自动入舟,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不低于3支/分钟,并可实现一人操作多台设备;在封闭罩板内实现自动加工,可保障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棒材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材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棒材的主要成型方法有等静压成型、模压成型和挤压成型等。静压成型主要用于生产尺寸较大的产品,其产品具有致密性好、内部密度均匀等优点,但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较差。而模压成型和挤压成型则一般适用于生产大批量小尺寸的棒材,且所得制品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都较高。
挤压是将粉末与一定量的挤压成型剂组成的可塑性泥料,经挤压模腔,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挤压成型机孔口的模具(挤压嘴),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柱状或带状坯体的成型工艺。硬质合金挤压成型主要适用于生产断面形状和尺寸不变而长度远大于横截面尺寸的产品。挤压成型的特点是长度原则上不受限制,纵向密度比较均匀,生产过程连续性强,效率高,设备比较简单。一台挤压机只要更换模具,便可生产多种型材。
目前,型材挤压后的毛坯棒材均需要在普通砂轮切割机上进行定长和端面修型加工,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挤压棒在半加定长修型过程中产生约5%的尾料,其中大部分作残废料处理,物料价值极低,只有少部分作返回料处理,且煅烧、球磨等加工成本较高;二、加工挤压生产的双螺旋孔棒时,切割粉料颗粒及砂轮剥落的颗粒很容易进入孔内,造成堵孔缺陷;三、全手动操作及工艺控制,先定长再修型,产品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长度不一,端面不平,几何一致性较差;四、所有挤压后的毛坯棒材均需要在普通砂轮切割机上人工全手动操作,生产效率低,粉尘和噪音大,极大的影响职工职业健康及环保。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高、堵孔现象少、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以及对操作人员危害较小的棒材加工设备,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高、堵孔现象少、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以及对操作人员危害较小的棒材加工设备。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棒材加工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还设有第一传动轴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上还设有用于抓取待加工物的抓取部,所述机台上还设有可固定的加工区,且所述加工区可独立封闭。此结构的棒材加工设备,与现有结构的棒材加工设备相比,适用于挤压毛坯棒材,且加工范围为φ7mm~φ20mm(毛坯直径),310mm~460mm(长度),并且,对于端面斜度小于0.1mm,缺口小于0.15mm X0.15mm,长度尺寸偏差不大于0.2mm的棒材,其压坯的加工合格率≥98%;棒材端面修型和定长可一次性完成,并且能够实现自动传送料、自动加工、自动入舟,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不低于3支/分钟,并可实现一人可以同时操作2台以上设备;加工后尾料(粉末料)利用率≥98%;同时,由于在可封闭的加工区内实现自动加工,可保障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此外,加工挤压生产的双螺旋孔棒压坯时,基本无堵孔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第二传动轴上,所述抓取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并可在第一传动轴上来加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抓取部包括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且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并排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25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冶金塑形用机械臂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载液压缸式的液压机旋转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