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裂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2390.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费建刚;闫正和;苗继承;王晓丹;张启志;张建华;张华;魏琳娜;王战友;张广建;曹中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启志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凝胶层 金属网层 改性有机硅 防裂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 耐磨装饰层 混凝土层 金刚砂 稳固性 热膨胀 导热性能 建筑领域 水泥混合 气凝胶 上端 树脂 施工 阻热 坚固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裂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混凝土结构包括气凝胶层、金属网层、金刚砂耐磨装饰层、面混凝土层和改性有机硅层,所述金属网层位于气凝胶层两侧,所述气凝胶层上端的金属网层上方设置有金刚砂耐磨装饰层,所述气凝胶层下端的金属网层下方设置有改性有机硅层和位于改性有机硅层下方的面混凝土层。本发明利用气凝胶与树脂、水泥混合形成的气凝胶层,充分利用了超高坚固的,具有极佳的稳固性结构,热膨胀和导热性能极低,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以及阻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裂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是工程建设中有一定普通性的技术难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渗漏等,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引发的。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裂混凝土结构,利用气凝胶与树脂、水泥混合形成的气凝胶层,充分利用了超高坚固的,具有极佳的稳固性结构,热膨胀和导热性能极低,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以及阻热效果。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裂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包括气凝胶层、金属网层、金刚砂耐磨装饰层、面混凝土层和改性有机硅层,所述金属网层位于气凝胶层两侧,所述气凝胶层上端的金属网层上方设置有金刚砂耐磨装饰层,所述气凝胶层下端的金属网层下方设置有改性有机硅层和位于改性有机硅层下方的面混凝土层。
所述气凝胶层采用硅气凝胶、树脂和水泥的混合物。
所述树脂采用醇溶性树脂,所述树脂与水泥的质量比为1∶5-8。
所述金属网层采用铁丝网,所述金属网网孔为2-8mm。
所述改性有机硅采用石墨改性有机硅树脂。
所述防裂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将树脂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水泥,搅拌形成粘稠悬浊液;
步骤2,将粘稠悬浊液进行微沸蒸煮,得到粘稠固化液;
步骤3,将硅气凝胶两侧设置有金属网层,形成框架结构,然后注入粘稠固化液,快速热烘4-8h,形成防裂板状结构;
步骤4,在防裂板状结构上表面涂覆改性有机硅直至渗透金属网层后形成薄膜层;
步骤5,在薄膜层表面粉刷形成面混凝土层;
步骤6,在防裂板状结构下表面涂覆一层金刚砂耐磨装饰层,烘干后得到防裂混凝土结构。
所述步骤1中的树脂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5∶3,所述搅拌速度为1500-3000r/min。
所述步骤2中的微沸蒸煮的温度为70-80℃。
所述步骤3的快速热烘的温度为100-120℃。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气凝胶与树脂、水泥混合形成的气凝胶层,充分利用了超高坚固的,具有极佳的稳固性结构,热膨胀和导热性能极低,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以及阻热效果。
2.本发明采用金刚砂耐磨材料可以提高硬度和减少色差,有效的增加了混凝土结构的坚固度。
3.本发明采用石墨烯改性有机硅位于面混凝土层上方,能够保证面混凝土层的稳固效果,同时石墨烯有机硅能够对于面混凝土层的细微缝隙起到增补作用份,防止细微裂纹扩散形成裂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启志,未经张启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2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