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2355.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8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蔺彦玲;侯新宇;林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开放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3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沉降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1)、复合止水带(2)和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
所述的固定框架(1),用于固定复合止水带(2)、与建筑物连接及作为注浆孔道使用,包括连接口(11)、预留的注浆孔(12)、排气孔(13)、连接筋(14)和连接钢板(15);所述的固定框架(1)包括上腔和下腔;上、下腔上均设置有预留的注浆孔(12)和排气孔(13);所述固定框架(1)下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复合止水带(2)连接的连接口(11)和连接钢板(15);固定框架(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筋(14);
所述的复合止水带(2)包括预制钢板(21)、橡胶外包袋(23)、镀锌铁皮(24);所述的预制钢板(21)设置于橡胶外包袋(23)内;包有橡胶外包袋(23)的预制钢板(21)的两端穿过连接口(11)与两侧的固定框架(1)连接;所述的镀锌铁皮(24)的两端与固定框架(1)的连接钢板(15)焊接连接;橡胶外包袋(23)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镀锌铁皮(24);镀锌铁皮(24)与橡胶外包袋(23)之间形成注浆空间;所述的注浆空间及固定框架(1)的下腔均填满所述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
固定框架(1)的下腔一端布置注浆孔(12)、另一端的最上侧布置一个排气孔(13),通过向注浆孔(12)注浆,使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充满下腔并通过侧向的注浆孔(12)流入到橡胶外包袋(23)和镀锌铁皮(24)形成的空腔;
固定框架(1)的上腔等间距布置注浆孔(12)、顶端最上侧布置一个排气孔(13),修复时在上腔的一端注浆,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通过侧面的注浆孔(12)流入到镀锌铁皮(24)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下腔注浆时,当排气孔有连续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排出时,停止注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筋(14)等间距焊接在固定框架的上、下表面,在施工中通过绑扎或焊接与主体结构钢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钢板(21)通过三个转轴连接,三个转轴分别位于两侧的连接口处和整个结构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钢板(21)的两端与I形端板(22)焊接;预制钢板(21)和I形端板(22)设置于橡胶外包袋(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橡胶外包袋(23)包裹在预制钢板(21)外侧,且内侧涂有润滑剂,防止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和预制钢板(21)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裹有橡胶外包袋(23)的预制钢板(21)的上、下两侧各有一块镀锌铁皮(24),所述的镀锌铁皮(24)为大波浪形,通过固定框架(1)内侧的连接钢板(15)与所述的固定框架(1)焊接连接。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确定沉降缝结构的各部分的尺寸,轧出固定框架,下料预制钢板、连接钢板、镀锌铁皮、I型端板,定制橡胶外包袋,将四块预制钢板通过转轴连接、两端与I型端板焊接,并将其装入橡胶外包袋内,充入润滑剂、排出气体后封口,再将连接钢板焊接在固定框架上;
(2)现场连接和浇筑:将其运往现场,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将固定框架连接在主体结构钢筋上,将下侧的镀锌铁皮与固定框架下侧的连接钢板焊接连接,再将步骤(1)处理好的预制钢板推入固定框架的连接口,最后将上侧镀锌铁皮与固定框架上侧连接钢板焊接,即连接全部完成,之后同主体一起浇筑;
(3)注浆:浇筑完成后通过下腔一端的预留的注浆孔向固定框架的下腔内注入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通过固定框架的侧面的注浆孔流入镀锌铁皮与橡胶外包袋形成的空间,使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充满下腔以及镀锌铁皮与橡胶外包袋形成的空间,当排气孔有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排出时,停止注浆,沉降缝施工完成;
(4)二次注浆:若后期出现沉降缝渗漏问题时,通过向固定框架上腔一端的注浆孔注浆,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通过侧面预留的注浆孔流出到上侧的镀锌铁皮的上表面,当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达到所需的深度后,停止补注浆,从而达到后期修复、封堵地下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开放大学,未经江苏开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23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元一体的循环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便签并且公母扣卡接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