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豆渣与米糠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0402.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5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励飞;肖淑华;罗佳捷;燕富永;江书忠;李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九鼎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37 | 分类号: | A23K10/37;A23K10/12;A23K10/14;A23K50/3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周栋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豆渣 米糠 主要原料 发酵饲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豆渣与米糠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复合酶制剂制备、复合酶制剂液制备、豆腐渣脱水制备、豆腐渣酶解、豆腐渣与新鲜全脂米糠混合、活性干酵母与戊糖片球菌冻干粉混合、水与混合菌剂混合、混合的原料与发酵液混合、厌氧发酵等步骤。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饲料含有高酸溶蛋白、高乳酸菌、高γ氨基丁酸,并且其具备保质期长,稳定性佳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禽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豆渣与米糠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豆制品工业中会产生很多豆腐渣,干物质约占10-15%。干物质中,蛋白占25-28%,脂肪占12-15%,膳食纤维与多糖类占约45-60%,并且含有很多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作为副产品,由于其价格低廉,性价比高,是非常优质的饲料原料。
豆腐渣无法广泛利用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由于豆腐渣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直接饲喂会影响猪的健康状况,造成猪拉稀,营养无法实现高效吸收。通过蒸煮的方法可消除部分热敏性抗营养因子,但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规模化处理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豆腐渣水分含量高,易酸败,不易储存,保质期短等特点。限制了其处理使用,造成大量浪费与环境污染。
全脂米糠是大米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15%,脂肪16-22%,糖3-8%。脂肪中主要的脂肪酸多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植物醇、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全脂米糠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也有丰富的益生菌,如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等。其作为一种常规原料,在饲料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其易酸败等特质,多采取膨化高温处理,延长保质期。但膨化使脂肪酶失活的情况下,也灭杀了绝大部分益生菌,破坏了维生素,从而降低了全脂米糠的营养价值。酸价超标的全脂米糠使用后,易引起猪腹泻与群体健康。
相关文献多为发酵或者酶解豆腐渣,周德红等利用酶法水解豆渣制备水解蛋白,水解度达到9.05%,并未提到解决酶解带来的苦涩问题;张文佳等利用产朊假丝酵母与白地霉进行豆渣发酵,发酵原料需要灭菌,难以实现工业操作。
米糠固态发酵得到γ氨基丁酸,杨叶等利用米糠挤压的方式工艺优化,发酵米糠得到的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为121.1mg/100g。郑晓晨等利用米糠发酵富集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为142mg/100g。张文佳等利用产朊假丝酵母与白地霉进行豆渣发酵,发酵原料需要灭菌,难以实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豆渣与米糠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利用豆渣与米糠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复合酶制剂:将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按质量比1:(0.1—1):(0.1—1):(0.1—1)混合,得复合酶制剂;
(2)制备复合酶制剂液:将复合酶制剂与水按质量比1:(4—6),优选为1:5混合,得复合酶制剂液;
(3)制备豆腐渣脱水:将新鲜豆腐渣脱水至豆腐渣水分含量为68—73%;
(4)豆腐渣酶解:将豆腐渣与复合酶制剂液按质量比1000:(0.5—1)混合,于45—55℃,优选为50℃进行酶解0.3—0.8h,优选为0.5h,得酶解后的豆腐渣;
(5)将酶解后的豆腐渣与新鲜全脂米糠按质量比1:(0.8—1.2)混合均匀,得混合原料;将活性干酵母与戊糖片球菌冻干粉按质量比1:(0.01—0.02),优选为1:0.01混合,得混合菌剂,将水与混合菌剂按质量比(8—12):1,优选为10:1混合,充分搅拌并溶解后得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九鼎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九鼎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0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