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3416.4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威迪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G01D21/02;G08C17/02;H02J7/35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涂文诗;董彬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监测 物联网 监测 地理位置信息 环境监测数据 环境图像数据 周围环境图像 数据准确性 地理条件 电源模块 定位信息 丢失数据 对比数据 监测环境 监控模块 数据记录 数据上传 信号频率 续航能力 自动生成 大数据 对比性 原有的 减小 搭配 图像 评估 替代 记录 天气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在环境监测源需要被监测前,通过监控模块对环境监测源进行环境大致评估,记录监测的周围环境图像,作为对比数据,再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接着通过GPRS通信模块进行定位,在原有的环境图像数据上搭配定位信息,完善环境监测数据,可在物联网DCS系统被准确识别。本发明通过数据上传至物联网的DCS系统中,自动生成相应图表和数据记录,替代人工抄取方式,加上监测环境图像和地理位置信息,对偏差较大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对比性,独立的电源模块不会因为信号频率问题造成丢失数据或者无法监测,减小天气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提高设备续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围堰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染源的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化工区、工业集中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方式与生态破坏类型日趋复杂,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纠纷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成为了各级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空气的污染随时间、空间而变化,并受气象、季节、地形、地物等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为了及时掌握某一区域空气质量的现状,就必须在该区域内设置若干个固定监测点,进行同时的、定期的或连续的监测,也就是必须在一个区域内组成一个对环境空气进行采样和测定的完整的网络,以前对环境因子的监测,往往采用专用仪器在各个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然后人工到这些监测点去抄取数据,条件较好的地方则采用专线或者数传电台的方式把监测点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的电脑上,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很大的缺点:人工抄取方式既不方便也浪费人力物力;专线方式投入很大,对于偏远地区更是难以实现;在外出检测中受限因素过多,天气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会使检测的续航能力变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环境监测源需要被监测前,通过监控模块对环境监测源进行环境初步评估,记录监测的周围环境图像,作为对比数据,再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
S2:通过GPRS通信模块进行定位,在原有的环境图像数据上搭配定位信息,完善环境监测数据,可在物联网DCS系统被准确识别;
S3:在得出环境监测数据后,同步进行监测,通过多个监测仪器检测CO2、CO、SO2、H2S、NO、PM2.5、PM10、风速和温湿度,然后得出相应的数据;
S4:将相应的数据上传至物联网的DCS系统内,然后通过处理器,将数据汇总成监测一次的数据,接着在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检测,将多次监测的数据汇总成图表或者柱状图;
S5: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的供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进行储电,保证整个过程不受外接电路影响。
优选地,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电源模块、监控模块、监测模块、GPRS通信模块、数据输出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且电源模块包括有锂电蓄电池、DC/AC逆变器、太阳能电池板和保护元件,监控模块包括红外探头夜视仪和监控室,GPRS通信模块包括GPRS采集器、GPRS集中器和上位机,数据输出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有微处理器和物联网DCS系统控制室。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复合气体检测仪、PM2.5/10检测仪、风速计、温湿度传感器和警报器,且复合气体检测仪的监测对象为CO2、CO、SO2、H2S和NO。
优选地,所述复合气体检测仪、PM2.5/10检测仪、风速计和警报器的输入端连接有开关,且开关连接有PLC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威迪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威迪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3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