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群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8870.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4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候梅;杜晓明;代振威;马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候梅;杜晓明;代振威 |
主分类号: | A01K29/00 | 分类号: | A01K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马肃 |
地址: | 03600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群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群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牛的嗳气,并根据牛的进食时间设置阈值与检测得到的数值进行比较,进而判断牛的进食、生长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牛群监测方法,通过检测牛的各种行为,设置了全面、客观、详尽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实时实现对牛群的监测,提高牛奶的产量以及牛的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牛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牛群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牛肉、牛奶是人们喜欢吃的食物。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对牛肉、牛奶的需求,需要大量的养殖牛。而要培养出能够售卖的牛肉、牛奶就需要时刻注意牛的身体状况。
现有的观测牛身体状况的方法是人工凭经验在固定时间检查。尤其是当养殖的牛的数量繁多时,相关职员每天只会观察一次牛的情况。然而,这样无法及时的发现牛存在的问题。而且,即使在检查时没有问题,也不能保证几个小时之后不存在问题,尤其是由于吃坏了东西等情况。如果放任这些情况不管,会导致牛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极大的降低了牛的产奶量和成活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不同的人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对牛进行判定,导致结果存在不准确性。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群监测方法,通过检测牛的各种行为,设置了全面、客观、详尽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实时实现对牛群的监测,提高牛奶的产量以及牛的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同时针对具有多头牛的牛群中的每头牛,该方法包括:
(1)检测牛是否有咬颌动作且持续一定时间,如果有则判定牛在吃饲料,并记录咬颌动作结束的时刻;
(2)计算当前时刻与咬颌动作结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判断该时间间隔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如果该时间间隔大于预设时间则将气体频率范围设置为[A2,B2],如果该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设时间则将气体频率范围设置为[A1,B1],其中A1大于A2,B1大于B2;
(3)检测牛左侧颈静脉沟处由下而上的气体移动波,如果存在一次则计数加一,计算一小时内有几次气体移动波;
(4)将气体移动波的数量N与气体频率范围进行比较,当N大于气体频率范围上限但小于气体频率范围上限的1.2倍时,继续检测牛左侧颈静脉沟处由下而上的气体移动波,如果存在一次则计数加一,计算下一小时内有几次气体移动波;当N大于气体频率范围上限的1.2倍时立即报警,将该牛的编号、位置以及气体过多的信息显示在人机界面上并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上,同时控制自动饲料机减少淀粉类饲料的添加;当N位于气体频率范围以内时,返回步骤(1);当N小于气体频率范围下限时立即报警,将该牛的编号、位置以及气体过少的信息显示在人机界面上并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上;
(5)当下一小时气体移动波的数量仍然大于气体频率范围上限但小于气体频率范围上限的1.2倍时,检测牛呼出的嗳气中硫化氢的密度;当下一小时气体移动波的数量大于气体频率范围上限的1.2倍时立即报警,将该牛的编号、位置以及气体过多的信息显示在人机界面上并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上,同时控制自动饲料机减少淀粉类饲料的添加;当下一小时气体移动波的数量位于气体频率范围以内时,返回步骤(1);当下一小时气体移动波的数量小于气体频率范围下限时立即报警,将该牛的编号、位置以及气体过少的信息显示在人机界面上并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上;
(6)判断嗳气中硫化氢的密度是否低于预设上限值,如果是则将气体频率范围上限提高到原始气体频率范围上限的1.1倍,返回步骤(1);如果否则立即报警,将该牛的编号、位置以及气体过多的信息显示在人机界面上并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上,同时控制自动饲料机减少蛋白质类饲料的添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牛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同时针对具有多头牛的牛群中的每头牛,该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候梅;杜晓明;代振威,未经李候梅;杜晓明;代振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88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