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真平台数字量通用输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6677.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9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锋;陈朝晖;党纪红;董晓刚;钟睿明;蔡雨辰;虞砺琨;王振华;于海心;齐天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辉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真 平台 数字 通用 输出 方法 | ||
一种仿真平台数字量通用输出方法,首先定义初始化设置描述,包括发送模式、脉冲宽度、脉冲个数、电平状态、信号触发延时时间以及外部信号同步设置参数,判断发送使能或同步信号有效,等待相应延时时间后依据参数配置信息产生相应高低电平输出、正负单脉冲输出、有限个数脉冲输出和连续脉冲输出。本发明实现了数字量输出信号的统一描述,克服了传统数字量输出方法通用性差、研制周期长、成本高的缺陷,具有规范性、复用性强,研制周期短、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平台数字量通用输出方法,属于信号仿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嵌入式系统有特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因此其软件研发过程中的调试、测试与硬件时序关系较大,需依托仿真平台。传统的仿真平台针对真实目标系统及其应用场景定制开发,为专用测试设备,针对性强。但是,面对软件研制周期普遍缩短,敏捷开发软件增多的现状,传统的仿真平台逐渐暴露出如下问题:
(1)传统的仿真平台的硬件设计方案通用性差。其涉及不同开发方,采用的技术方案不同,各类硬件板卡的功能和接口标准也各不相同,导致不同项目的仿真平台难以复用。
(2)传统的仿真平台研制周期长、成本高。每个新研项目的仿真平台都需要经历“设计——生产——调试——使用”四个过程,较难满足软件研制周期普遍缩短,敏捷开发软件增多的应用需求。
(3)传统的仿真平台可维护性差。一般情况下,星载嵌入式软件在轨运行周期为5至8年,有的甚至更长;这段时间内,平台开发人员的流动会增加历史研制资料管理不到位的风险,导致新的开发人员较难对仿真平台进行快速有效维护。
(4)传统的仿真平台很难实现配套仿真软件的通用化。不同项目仿真平台的硬件及板载FPGA逻辑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到配套仿真软件的通用化构建。
如何提供一种仿真平台数字量通用输出方法,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仿真平台数字量通用输出方法,能够实现高低电平输出、正负单脉冲输出、有限个数脉冲输出和连续脉冲输出,满足多种数字量信号产生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仿真平台数字量通用输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触发的延时时间、高脉冲宽度、低脉冲宽度、脉冲个数、电平状态及发送模式;
(2)读取延时时间,如果延时时间大于0,则延时设置的延时时间后进入步骤(3),如果延时时间不大于0,则直接进入步骤(3);
(3)读取发送模式,当发送模式为0时,进入步骤(4),当发送模式为1时进入步骤(5);
(4)读取高脉冲宽度,当高脉冲宽度为0时,读取电平状态,如果电平状态为0,则输出持续低电平信号,如果电平状态为1,则输出持续高电平信号;当高脉冲宽度大于0时,读取电平状态,如果电平状态为0,则输出单个负脉冲信号,进入步骤(6),如果电平状态为1,则输出单个正脉冲信号,进入步骤(6);
(5)读取高脉冲宽度,当高脉冲宽度为0时,进入步骤(6),当高脉冲宽度大于0时,读取脉冲个数N,如果脉冲个数大于0,根据设定的高脉冲宽度和低脉冲宽度,输出一个周期的脉冲信号,并将输出脉冲次数Cnt的值+1,比较Cnt与N的值,当CntN时,返回步骤(3);如果Cnt≥N时,将Cnt清零,进入步骤(6);当脉冲个数等于0时,根据设定的高脉冲宽度和低脉冲宽度,输出一个周期的脉冲信号,并将输出脉冲次数Cnt的值+1,返回步骤(3);
(6)结束流程。
优选的,步骤(1)还包括设置通道数量,分别设置各通道触发的延时时间、高脉冲宽度、低脉冲宽度、脉冲个数、电平状态及发送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66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蓝牙移动机器人小车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