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束搜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5001.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3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玲;韩潇;耿立茹;张天魁;范斌;谷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搜索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波束搜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细波束对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第一阈值时,获取最优粗波束对;所述最优粗波束对为全部粗波束对中信噪比SNR最大的粗波束对;
判断所述最优粗波束对的SNR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若所述最优粗波束对的SNR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通过遗传算法确定初始波束搜索值;
将所述初始搜索值将作为Rosenbrock算法的初始值,并通过所述Rosenbrock算法确定最优粗波束对中的最优细波束对;
所述通过遗传算法确定初始波束搜索值包括:
循环预设次数执行下述步骤:
计算所述初始种群中各细波束对的SNR;所述初始种群为所述最优粗波束对中的各细波束对形成的种群;
计算所述初始种群中各所述细波束对的相对适应度;任一所述细波束对的相对适应度为该细波束对的SNR与SNR和的比值;所述SNR和为所述初始种群中全部细波束对的SNR的和;
将各所述细波束对的相对适应度组成一个区域,并产生n个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随机数,根据所述n个随机数出现在各所述细波束对的相对适应度组成的区域的次数,确定选择种群;n为所述初始种群中的细波束对的数量;
将所述选择种群中的各细波束对进行两两随机配对,并随机设置交叉点位置,以及交换相互配对的两个细波束对的交叉点位置后的基因,形成新的细波束对;
生成子代种群,并将所述子代种群作为初始种群循环执行上述步骤;所述子代种群为所述初始种群中SNR最大的x个细波束对以及所述新的细波束对中SNR最大的y个细波束对形成的种群;其中,x、y为大于零的整数,x与y的和为n;
将最后一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生成的子代种群中SNR最大的细波束作为所述初始搜索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初始搜索值将作为Rosenbrock算法的初始值,并通过所述Rosenbrock算法确定最优粗波束对中的最优细波束对,包括:
将所述初始搜索值作为所述Rosenbrock算法的初始点进行模式探测;
获取前一次模式探测时获取的第一细波束对的SNR和后一次模式探测时获取的第二细波束对的SNR;所述前一次模式探测和所述后一次模式探测为连续的两次模式探测;
计算所述第一细波束对的SNR和第二细波束对的SNR的差值;
若所述第一细波束对的SNR和第二细波束对的SNR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且当前搜索步长为1,则确定第二细波束对为所述最优细波束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最优粗波束对的SNR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通过所述最优粗波束对替换所述当前使用的细波束对所属的粗波束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0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