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钢筋盘圈回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6437.5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佳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54/12 | 分类号: | B65H54/12;B65H54/74;B65H54/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周成金 |
地址: | 310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升降装置 导向装置 盘圈装置 钢筋 电机 废弃 回收设备 建筑施工 退料装置 固定板 旋转轴 盘圈 丝杠 压缩 第一导柱 回收运输 内螺纹杆 上固定盘 下固定盘 边缘处 长条状 连接杆 螺纹套 压缩盘 导套 减小 均布 打包 占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钢筋盘圈回收设备,包括顶板、底板、固定板、盘圈装置、压缩排退装置、升降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一套升降装置和三套导向装置连接;一套升降装置和三套导向装置均布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边缘处;所述升降装置由第三电机、第二丝杠和内螺纹杆组成;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盘圈装置、压缩退料装置和固定板;所述盘圈装置由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上固定盘、连接杆、下固定盘和第二旋转轴组成;所述压缩退料装置由第二电机、第一丝杠、螺纹套、第一导柱、导套和压缩盘组成;本发明实现对长条状的钢筋打包成圆盘的目的,使得废弃钢筋方便回收运输,减小所占据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设备,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钢筋盘圈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比如在废旧建筑物拆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钢筋,对废弃钢筋的再利用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损失。由于废弃钢筋往往以不规则长条形存在,若直接对废弃钢筋进行回收运输的话,需要较长的运输工具才能进行运输,使得废弃钢筋的回收作业具有局限性,对废弃钢筋的运输也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将钢筋打包成圆盘的设备,以减小钢筋所占据的空间,方便工人进行运输回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钢筋盘圈回收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钢筋盘圈回收设备,包括顶板、底板、固定板、盘圈装置、压缩排退装置、升降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一套升降装置和三套导向装置连接;一套升降装置和三套导向装置均布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边缘处;所述升降装置由第三电机、第二丝杠和内螺纹杆组成;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减速器与第二丝杠连接,且第三电机和第三减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下表面;所述第二丝杠底部通过滚动轴承与底板连接,且第二丝杠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内螺纹杆连接;所述导向装置由第二导柱和套筒组成;所述第二导柱底部与底板上表面焊接固定,且第二导柱与套筒套接;所述套筒顶部与顶板下表面焊接固定;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盘圈装置、压缩退料装置和固定板;所述盘圈装置由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上固定盘、连接杆、下固定盘和第二旋转轴组成;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减速器与第一旋转轴连接,且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顶板上表面;所述第一旋转轴底部与上固定盘中部焊接固定;所述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均设置成圆盘形,且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之间边缘处通过八根连接杆焊接连接;下固定盘中部与第二旋转轴顶部焊接固定;所述压缩退料装置由第二电机、第一丝杠、螺纹套、第一导柱、导套和压缩盘组成;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减速器与第一丝杠连接,且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下表面;所述第一丝杠底部通过滚动轴承与底板连接,顶部通过滚动轴承与固定板连接;第一丝杠表面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螺纹套连接;所述螺纹套外壁与压缩盘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导柱设置有三套,均布在固定板和底板之间,且第一导柱顶部与固定板下表面焊接固定,第一导柱底部与底板上表面焊接固定,且每套第一导柱上均套接有一个导套,三套导套外壁等间距焊接固定在固定板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顶板和底板均设置成圆盘形,由钢板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内螺纹杆顶部与顶板下表面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板下表面焊接固定有支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旋转轴底部设置有滚动轴承,且与底板中部套接,第二旋转轴底部的滚动轴承与底板间隙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固定板和压缩盘均设置成圆盘形,均与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套接,且间隙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佳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杭佳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6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式电缆支架
- 下一篇:牵拉式毛羽纱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