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4859.9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龚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环球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0;C08G18/42;C08G18/48;C08G18/32;C08K3/26;C08K3/34;B60C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叉车 耐磨 聚氨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叉车轮主要包括轮芯和聚氨酯层,聚氨酯层套装在轮芯外;在叉车运转过程中,聚氨酯层与地面产生相对滑动摩擦,接触面磨损严重,导致叉车轮运转不平稳,无法正常使用,因而影响叉车轮的使用寿命,局部损毁之后,就要整个更换,增加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增韧效果极好,极大的提高了叉车轮的耐磨损、耐老化性能,而且提高了叉车轮用聚氨酯层的承重能力,承重能力优良,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90-110份,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5-25份,聚氧化丙烯三醇10-14份,丙三醇10-12份,环烷酸锌3-5份,丁二醇10-16份,重质碳酸钙10-16份,累托石粉15-25份,三聚氰胺树脂颗粒6-14份,表面活性剂1-2份,促硫剂3-5份,发泡剂5-7份,脱模剂2-4份,色粉1-2份。
优选地,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三醇、丙三醇、环烷酸锌、丁二醇的重量比为95-105:18-22:11-13:10.5-11.5:3.5-4.5:12-14。
优选地,重质碳酸钙、累托石粉、三聚氰胺树脂颗粒的重量比为11-15:18-22:8-12。
优选地,表面活性剂、促硫剂、发泡剂、脱模剂、色粉的重量比为1.2-1.8:3.5-4.5:5.5-6.5:2.5-3.5:1.3-1.7。
本发明采用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三醇、丙三醇、环烷酸锌、丁二醇配合,一方面不仅充分利用了聚氨酯的优良特性,有水、油等润湿介质存在的工作条件下,耐久性好,另一方面可有效促使各原料间分散,增韧效果极好,提高了叉车轮用聚氨酯层的承重能力,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优良,比目前市场上的叉车轮更有市场竞争力和推广价值,同时可有效提高聚氨酯的耐磨性,极大的提高了叉车轮的耐磨损、耐老化性能,从而使叉车轮用聚氨酯层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其原料包括: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90g,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5g,聚氧化丙烯三醇10g,丙三醇12g,环烷酸锌3g,丁二醇16g,重质碳酸钙10g,累托石粉25g,三聚氰胺树脂颗粒6g,表面活性剂2g,促硫剂3g,发泡剂7g,脱模剂2g,色粉2g。
实施例2
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其原料包括: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110g,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5g,聚氧化丙烯三醇14g,丙三醇10g,环烷酸锌5g,丁二醇10g,重质碳酸钙16g,累托石粉15g,三聚氰胺树脂颗粒14g,表面活性剂1g,促硫剂5g,发泡剂5g,脱模剂4g,色粉1g。
实施例3
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其原料包括: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95g,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2g,聚氧化丙烯三醇11g,丙三醇11.5g,环烷酸锌3.5g,丁二醇14g,重质碳酸钙11g,累托石粉22g,三聚氰胺树脂颗粒8g,表面活性剂1.8g,促硫剂3.5g,发泡剂6.5g,脱模剂2.5g,色粉1.7g。
实施例4
一种叉车轮用耐磨损的聚氨酯层,其原料包括: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105g,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8g,聚氧化丙烯三醇13g,丙三醇10.5g,环烷酸锌4.5g,丁二醇12g,重质碳酸钙15g,累托石粉18g,三聚氰胺树脂颗粒12g,表面活性剂1.2g,促硫剂4.5g,发泡剂5.5g,脱模剂3.5g,色粉1.3g。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环球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滁州环球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48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