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浴中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2859.5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0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储平;徐有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53 | 分类号: | D06M15/53;D06M15/643;D06M13/188;D06M11/76;D06M13/0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浴中柔软剂 制备 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静电性能 手感柔软 碳酸氢钠 影响织物 原料组成 重量份数 防皱性 氯化铵 耐碱性 前处理 柔软性 碳酸钠 硬脂酸 染色 乙醇 白度 聚醚 折痕 催化剂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浴中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浴中柔软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醚10‑20份、硬脂酸5‑10份、催化剂3‑5份、碳酸钠5‑9份、碳酸氢钠3‑5份、太谷油5‑7份、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1‑3份、氯化铵3‑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3份、乙醇10‑20份。本发明的浴中柔软剂具有高耐碱性、低泡性能。本发明的浴中柔软剂能帮助织物在染色时不产生折痕,且织物兼具手感柔软和抗静电性能。本发明的浴中柔软剂可以提高前处理织物的毛效,改善柔软性和防皱性,不影响织物的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更具体是涉及一种浴中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浴中柔软剂在湿处理加工中的作用机理:柔软剂分子吸附于纤维表面,在纤维上形成极薄的“保护膜”,生产过程中,织物与机械部件产生摩擦以及织物与织物之间相互缠结时,“保护膜”可以降低湿摩擦系数。使得理论上的浴中静摩擦和动摩擦阻力均减小,产生最少的阻碍,从而有效地保护纤维,避免擦伤、灰伤、皱印发生。由于擦伤和皱印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一旦发生难以消除,故在染浴中使用浴中柔软剂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浴中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浴中柔软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聚醚10-20份、硬脂酸5-10份、催化剂3-5份、碳酸钠5-9份、碳酸氢钠3-5份、太谷油5-7份、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1-3份、氯化铵3-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3份、乙醇10-20份。
优选地,所述的催化剂为浓硫酸、稀硫酸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优选地,所述的乙醇为无水乙醇,级别为分析纯。
优选地,所述的浴中柔软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聚醚10份、硬脂酸5份、催化剂3份、碳酸钠5份、碳酸氢钠3份、太谷油5份、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1份、氯化铵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份、乙醇10份。
优选地,所述的浴中柔软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聚醚15份、硬脂酸8份、催化剂4份、碳酸钠7份、碳酸氢钠4份、太谷油6份、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份、氯化铵4份、聚二甲基硅氧烷2份、乙醇15份。
优选地,所述的浴中柔软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聚醚20份、硬脂酸10份、催化剂5份、碳酸钠9份、碳酸氢钠5份、太谷油7份、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3份、氯化铵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乙醇20份。
一种浴中柔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在反应釜中加入聚醚10-20份、硬脂酸5-10份,油浴加热,冷凝回流,升高温度至150-180℃;
步骤2,通过恒压漏斗缓慢加入催化剂3-5份,滴加速度为,1-2mL/min,同时搅拌,500-1000转/分钟,搅拌10-20分钟;
步骤3,降低温度至40-60℃,加入乙醇10-20份,500-1000转/分钟,搅拌10-20分钟;
步骤4,加入太谷油5-7份、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1-3份、氯化铵3-5份,500-1000转/分钟,搅拌20-30分钟;
步骤5,加入碳酸钠5-9份、碳酸氢钠3-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3份,500-1000转/分钟,搅拌10-20分钟;
步骤6,关停搅拌,得到配制好的液体浴中柔软剂;
步骤7,静置冷却至反应釜中液体浴中柔软剂低于20℃,放料封装,制得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浴中柔软剂具有高耐碱性、低泡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8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