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栏递物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2450.3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7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均值偏移跟踪算法和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隔栏递物检测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在目标检测上的优势,在没有任何预测信息下对视频中当前帧图像进行人体和物品的检测。在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到的目标基础上,利用均值偏移跟踪算法计算下一帧的目标预测位置,将此预测位置反馈给卷积神经网络的候选目标选择层。基于检测目标和跟踪目标的重叠程度计算两者的匹配率,更新跟踪目标的轨迹和所属类别概率等。在得到了跟踪目标轨迹和类别概率这些数据后,输入给贝叶斯网络,判断是否有隔栏递物行为发生。本发明结合了深度学习算法和传统计算机视觉的算法,实现了基于视频分析的隔栏递物行为检测,大大提高周界区域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防技术中的视频监控领域,涉及模式识别、图形图像处理、视频分析等,利用目标检测跟踪及推理的算法实现隔栏递物检测,主要用到深度学习、均值偏移(MeanShift)跟踪算法、贝叶斯网络等。
背景技术
出于安全考虑,围栏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是一种常规的周界防范设施,围栏能在物理上对空间进行隔离,以达到阻止非授权人或者车等目标进入。围栏有别于围墙,一般墙体是实心的,无法穿透的,而围栏通常是栏杆组合而成,伸手可以透过去,甚至有些小的目标如小孩或者小猫小狗等,能通过围栏的孔隙穿过。所谓隔栏递物,就是有两人或者多人隔着围栏进行物品的传递。比如地铁安全防范系统里,通过围栏闸机等将空间区域分为安检前的区域和安检后的区域,所有的乘客都得通过安检门或者安检机以及人工安检等环节,才能进入地铁站台,乘坐地铁。然而,却有不少乘客不出站与围栏外没有进站的乘客进行物品交换,围栏外的乘客及其物品,很多情况下都没有经过安检,这样就给地铁造成了安全隐患,如果向围栏里传递的是危险品,那将给其它乘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围栏分布广,靠视频监控人工盯防,已基本不可能。隔栏递物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围栏本质上属于周界的一种,利用周界报警的方法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对隔栏递物有震慑作用,能减少隔栏递物的发生,但隔栏递物不同于普通的攀爬围栏,所以传统的周界报警方法并不适用隔栏递物的检测。比如带有红外对射的周界报警器,一般装在围栏上方,目的是为了检测人攀越围栏,但隔栏递物通常不需要攀越围栏,只是通过围栏的中间的空隙传递物品。又如振动光缆,靠的是检测人攀爬围栏时产生的振动,而隔栏递物通常并不会接触围栏,因此也不会产生振动,因此振动光缆很有可能检测不到,相反,有不少人依靠在围栏上休息或者树叶落下等都会产生振动,这样会导致大量的误报。因此,传统的周界报警算法在检测隔栏递物这种行为上通常会失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视频分析技术也取了了重大进展,因此,通过对视频内容分析,使基于视频分析的隔栏递物检测成为可能。
在最近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卷积神经网络带来了目标检测识别率的大幅提升。所谓目标检测,任务就是给出一幅图像,定位出目标在图中的位置大小,并给出目标的类别,比如人脸检测和行人检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能检测出场景中的人和各种物品,但这些算法通常都是基于单帧图像检测,这样并不能检测出隔栏递物这种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检测隔栏递物行为,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均值偏移跟踪算法和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隔栏递物检测算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在目标检测上的优势,在没有任何预测信息下对单幅图像(视频中的帧)进行人体和物品的检测。在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到的目标(包括目标坐标、宽高、类别、概率等)基础上,利用均值偏移跟踪算法计算下一帧的目标预测位置,将此预测位置反馈给卷积神经网络的候选目标选择层。基于检测目标和跟踪目标的重叠程度计算两者的匹配率,更新跟踪目标的轨迹和所属类别概率等。在得到了跟踪目标轨迹和类别概率这些数据后,输入给贝叶斯网络,判断是否有隔栏递物行为发生。本发明结合了深度学习算法和传统计算机视觉的算法,实现了基于视频分析的隔栏递物行为检测,大大提高周界区域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深度学习、均值偏移跟踪算法和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隔栏递物检测算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