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1990.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6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1 | 分类号: | G06F3/0481;G06F3/0484;G06F1/16;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沈荣彬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折叠 应用程序 子界面 多层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屏幕 柔性屏 分屏 柔性显示屏 分屏模式 屏幕接收 实时侦测 应用场景 用户体验 可折叠 应用 终端 | ||
1.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所述终端设备界面中的应用程序;
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存在多层子界面,所述多层子界面是指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场景个数至少为两个;
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在多层子界面时,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操作,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及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折叠操作时,获取所述折叠操作的折叠参数并根据所述折叠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子屏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所述根据所述折叠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子屏幕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的步骤,包括:
判断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了折叠操作;及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时,再次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的步骤,还包括:
判断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折叠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折叠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了折叠操作;及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折叠角度不大于预设角度时,再次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操作的折叠参数至少包括所述屏幕的折叠痕迹、折叠操作包含的折叠次数以及折叠角度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的步骤,包括:
赋予所述应用程序的多层子界面不同的优先级,按照优先级将所述多层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程序,所述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步骤:
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所述终端设备界面中的应用程序;
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存在多层子界面,所述多层子界面是指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场景个数至少为两个;
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在多层子界面时,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操作,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及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折叠操作时,获取所述折叠操作的折叠参数并根据所述折叠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子屏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折叠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子屏幕的步骤之后的,所述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步骤:
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的步骤,包括:
赋予所述应用程序的多层子界面不同的优先级,按照优先级将所述多层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程序,所述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19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