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层胎体无内轮胎的补强钢丝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1324.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倪力静;潘思宇;余志成;张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16 | 分类号: | B60C9/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000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层 胎体无内 轮胎 钢丝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胎圈的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单层胎体无内轮胎的补强钢丝圈结构。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汽车重量的主要载体,一旦轮胎发生故障将直接威胁整车的安全性。目前无内子午线轮胎正快速替代有内轮胎,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在替换使用过程中,特别是中短途重载使用的轮胎,极易发生脱圈问题,对于道路使用者是个极大的安全隐患。脱圈问题主要是因为轮胎在替换使用过程中,其使用条件未发生明显改变,仍以高气压、大负荷为主,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胎圈变形过大,导致胎圈周长的增长量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轮胎从轮辋中脱开。
传统方式解决脱圈问题,主要采用增加胎圈钢丝圈缠绕根数,提高胎圈整体刚性和强度,降低胎圈形变,从而降低脱圈的发生率。但是传统钢丝圈钢丝之间存在夹胶,增加缠绕圈数后,将增大弯曲刚性,导致装胎困难,胎圈就位难度增大,降低了胎圈和轮辋的配合性,增加了胎圈的振动。
图1为正常胎圈结构,钢丝圈普遍采用高强度钢丝材料,刚性大,弹性小,在变形后难以恢复最初的状态,在不断周向拉伸和变形后,钢丝圈易被拉长,当拉伸量不断积累,最终将导致脱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层胎体无内轮胎的补强钢丝圈结构,在原第一钢丝圈基础上增加一高伸张性第二钢丝圈,使高强度和高伸张钢丝圈能在工作时起到互补作用,使胎圈即具备较好的刚性,同时也保持较好的弹性,可以使胎圈在变形后能恢复原状,降低脱圈的发生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层胎体无内轮胎的补强钢丝圈结构,该钢丝圈结构包括胎体帘布、第一钢丝圈、内衬层、三角胶、帘布反包层和子口护胶,其特征在于:钢丝圈结构还包括第二钢丝圈,第二钢丝圈位于三角胶内由胎体帘布反包,第二钢丝圈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钢丝圈和轮缘之间,第二钢丝圈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轮缘上端点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钢丝圈采用圆形结构。由于第二钢丝圈之间不覆胶,又是成股加工,具备较好的弯曲能力,故不会降低装胎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钢丝圈的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钢丝圈的15%。目的是使两个钢丝圈在性能上互补,一方面加强了钢丝圈整体强度,同时当胎圈出现较大变形后,高伸长性钢丝圈具备恢复原状的能力,提升胎圈抗脱圈性能。作为再优选,所述的第二钢丝圈的强度为第一钢丝圈的15%~80%。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原第一钢丝圈基础上增加一高伸张性第二钢丝圈,使高强度和高伸张钢丝圈能在工作时起到互补作用,使胎圈即具备较好的刚性,同时也保持较好的弹性,可以使胎圈在变形后能恢复原状,降低脱圈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正常胎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胎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钢丝圈可摆放的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的一种单层胎体无内轮胎的补强钢丝圈结构,该钢丝圈结构包括胎体帘布1、第一钢丝圈2、内衬层3、三角胶4、帘布反包层5和子口护胶6,其特征在于:钢丝圈结构还包括第二钢丝圈7,第二钢丝圈7位于三角胶4内由胎体帘布5反包,第二钢丝圈7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钢丝圈2和轮缘8之间,第二钢丝圈7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轮缘8上端点下方。所述的第二钢丝圈7采用圆形结构。所述的第二钢丝圈7的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钢丝圈2的15%。目的是使两个钢丝圈在性能上互补,一方面加强了钢丝圈整体强度,同时当胎圈出现较大变形后,高伸长性钢丝圈具备恢复原状的能力,提升胎圈抗脱圈性能。
采用本发明试做的12R24.5与同类产品12R24.5做对比,第一钢丝圈皆采用Ф1.8钢丝缠绕72圈的钢丝圈,经室内水压爆破结果显示,当第二钢丝圈强度为第一钢丝圈10%时,提升效果不明显,将第二钢丝圈强度提升到第一钢丝圈15%时,效果显著,当强度再往上增加时效果提升幅度不大,说明本发明具有提升轮胎抗脱圈的能力。
具体数据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1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取样用阀门组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束层边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