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热压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3291.0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2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立;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博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51/08;B29C51/14;B29C51/30;B29C45/14;B29C45/16;B29C45/2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 侧模 注塑模具 上模 注塑 汽车内饰件 开合机构 汽车内饰 升降机构 水平运动轨迹 边缘截面 材料特点 成型工艺 分体模具 合为一体 腔体边缘 热压模具 上模顶部 上下运动 生产工序 侧面 复合材料 两侧面 孔道 腔体 下模 成型 生产 保证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热压注塑模具。涉及热压模具技术领域。下模与上模之间为热压腔体,热压腔体边缘的上模两侧面设有侧模,每个侧模外侧设有侧面开合机构,上模顶部设有顶部升降机构。侧模在侧面开合机构的作用下呈水平运动轨迹,侧模在位于汽车内饰件边缘截面处设有注塑孔道。上模在顶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呈上下运动轨迹。该热压注塑模具针对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的材料特点和成型工艺,采用分体模具设计,将热压和注塑合为一体,即保证了成品整体的成型,同时减少了产品的生产工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有利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热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正向着高吸音、轻量化、高强度、环保且可回收方向发展,天然纤维作为隔热,隔音的良好材料,特别是作为聚合物材料的填充和增强材料,由于其质量轻,成本低,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件制造行业中,汽车内饰对麻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愈来愈大,外面两层聚合物材料中间夹着麻纤维复合材料,如图2所示的汽车内饰件,在两层聚合物材料中间填充麻纤维符合材料热压成型,热压成型的产品在开模时,边缘部位在模具没有完全冷却的情况下容易撕扯开裂,待模具彻底降温后开模又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热压注塑模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热压注塑模具,包括下模,下模与上模之间为热压腔体,热压腔体边缘的上模两侧面设有侧模,每个侧模外侧设有侧面开合机构,上模顶部设有顶部升降机构。
所述的侧模,侧模在侧面开合机构的作用下呈水平运动轨迹,侧模在位于汽车内饰件边缘截面处设有注塑孔道。
所述的上模,上模在顶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呈上下运动轨迹。
所述的位于汽车内饰件边缘的注塑孔道,注塑孔道出口位于侧模和下模的密封接合面上。
所述的位于汽车内饰件边缘的注塑孔道,注塑孔道下面的汽车内饰件腔体外侧的上模和下模内设有冷却液流道。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热压注塑模具针对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的材料特点和成型工艺,采用分体模具设计,将热压和注塑合为一体,即保证了成品整体的成型,同时减少了产品的生产工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有利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汽车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2-上模,3-侧模,4-侧面开合机构,5-顶部升降机构,6-冷却液流道,7-聚合物面料,8-麻纤维复合材料,9-塑料封口,10-注塑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热压注塑模具,包括下模1,下模1与上模2之间为热压腔体,热压腔体边缘的上模2两侧面设有侧模3,每个侧模3外侧设有侧面开合机构4,上模2顶部设有顶部升降机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博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博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3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发圈自动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热玻璃钢模具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