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助焊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1448.6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8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莫文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362 | 分类号: | B23K35/362;B23K35/4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氧化钙 环氧树脂 环保型助焊剂 邻羟基苯甲酸 氢化蓖麻油 歧化松香 使用性能 助焊剂 丙酮 焊接 焊料 苯并三氮唑 绝缘性能 离子污染 物质结合 有机酯类 重量份数 有机醚 有机脂 漏焊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助焊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氢化蓖麻油15~30份、歧化松香80~150、环氧树脂100~120份、纳米氧化钙10~15份、丙酮10~30份、有机酯类20~30份、邻羟基苯甲酸5~30份、有机醚50~80份和苯并三氮唑0.5~2.5份。通过氢化蓖麻油和纳米氧化钙,以及歧化松香与其他物质结合制得的助焊剂,不含铅和卤素对环境的污染小,并且将其用于焊接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离子污染性能,大大提高其使用性能;并且通过环氧树脂、纳米氧化钙、丙酮、有机脂和邻羟基苯甲酸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助焊剂的焊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漏焊率,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焊剂,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助焊剂,属于焊接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技术,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而在焊接过程中,焊料的好坏则会大大影响焊接性能的好坏,在现有技术中,焊接过程中,往往极易出现漏焊或是焊点焊接不牢固等问题。而焊料大多都是采用锡铅焊料,在焊料的选择上难有较大的突破,并且会出现焊接残渣,从而给环境及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危害。
因此,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焊料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生产中漏焊,并且环保等问题的助焊剂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助焊剂,从而能够降低生产中的漏焊,焊接过程中没有残渣,没有卤素和铅,污染少,使用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助焊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氢化蓖麻油15~30份、歧化松香80~150、环氧树脂100~120份、纳米氧化钙10~15份、丙酮10~30份、有机酯20~30份、邻羟基苯甲酸5~30份、有机醚50~80份和苯并三氮唑0.5~2.5份。
进一步地,所述助焊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氢化蓖麻油15~25份、歧化松香100~120份、环氧树脂100~120份、纳米氧化钙12~15份、丙酮10~30份、有机酯25~30份、邻羟基苯甲酸15~30份、二乙二醇二丁醚60~80份和苯并三氮唑1~2份。
进一步地,所述助焊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氢化蓖麻油20份、歧化松香110份、环氧树脂100份、纳米氧化钙14份、丙酮20份、有机酯25份、邻羟基苯甲酸20份、二乙二醇二丁醚70份和苯并三氮唑1.5份。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酯类选自氨基酸酯、醋酸丁酯和聚丙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10~20%氨基酸酯、20~30%醋酸丁酯和50~70%聚丙烯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酸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15%氨基酸酯、25%醋酸丁酯和60%聚丙烯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醚选自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二乙二醇二丁醚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的环保型助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适量的各组分,再将称取的氢化蓖麻油和纳米氧化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Ⅰ;
2)然后再将称取的环氧树脂、丙酮、有机酯、邻羟基苯甲酸和苯并三氮唑加入所述混合物Ⅰ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Ⅱ;
3)再将称取的苯并三氮唑加入所述混合物Ⅱ中混合均匀,得到环保型助焊剂,即得。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将称取的氢化蓖麻油和纳米氧化钙混合均匀于70~80℃水浴下加热混匀6~8h。
进一步地,将称取的氢化蓖麻油和纳米氧化钙混合均匀于75℃水浴下加热混匀7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1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