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抛物面接收天线设计方法以及复合抛物面接收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161.0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设;张家魁;苏萍;吴天峰;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李静波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抛物面 接收天线 紫外滤光片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深紫外光 有效地 通孔 圆锥体结构 传输过程 光学薄膜 路径损耗 噪声干扰 聚光器 内表面 视场角 信噪比 中空的 波段 滤除 反射 天线 通信 应用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抛物面接收天线设计方法以及复合抛物面接收天线,应用于深紫外光通信。根据该设计方法能够大大降低复合抛物面(CPC)的高度,增大视场角,较少深紫外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路径损耗,同时提升了CPC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所述天线包括优化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深紫外滤光片。所述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为中空的圆锥体结构,内表面贴有增加反射的光学薄膜,聚光器底部为通孔,通孔下方为深紫外滤光片。同时采用深紫外滤光片能够有效地滤除其他波段的噪声干扰,有效地提高信噪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紫外光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深紫外光通信的复合抛物面接收天线的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深紫外光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接收天线是非视距深紫外光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收集大气中散射的微弱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滤波。
目前深紫外光通信接收端常用的接收天线是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的视场角较小,不能满足大角度收集信号的要求。因此采用复合抛物面作为接收天线。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是基于边缘光学原理设计的一种非成像聚光器,最初应用于太阳能聚光,它能够将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光汇聚到探测器表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标准CPC由于体积大,加工困难,难以满足实际通信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CPC进行优化设计,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本领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抛物面接收天线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模型;
2).为减小所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体积,基于所述步骤1)中建立的所述模型,对所述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进行截取,确定与截取比有关的参数;
3).确定深紫外光通信过程中光信号能量的路径损耗;
4).根据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所述与截取比有关的参数以及所述步骤3)中确定的所述光信号能量的路径损耗,确定最优截取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建立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模型,具体包括:
对所述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横切面建立xoy坐标系,设所述横切面由抛物线F1P1,F2P2轴对称旋转形成;其中,a表示标准复合抛物面入射面半径,hmax表示标准复合抛物面高度,θ0表示标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视场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对所述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进行截取,确定与截取比有关的参数,具体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分别确定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几何聚光比c(θ0,k)和视场角θk:
其中,b表示出射面半径,k表示截取比,其定义为CPC的高度h小于标准复合抛物面高度hmax,定义截取比为k=h/hmax(0<k<1);xk表示当截取比为k时的入射面半径,即ak。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确定深紫外光通信过程中光信号能量的路径损耗,具体包括;
基于蒙特卡洛的单散射模型对深紫外光的通信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追踪光子的产生、碰撞和消亡过程,计算光子在传输过程中的路径损耗。通过不同截取比下的路径损耗变化来确定最优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结构。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路径损耗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