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7202.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2 | 分类号: | C22C38/52;C22C38/44;C22C38/06;C22C38/50;C22C38/02;C22C33/06;C21D1/18;C21D1/26;C23C2/06;C23C2/4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致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强度 防腐 钢板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23‑0.38%、Co:1.24‑1.36%、Ni:0.91‑1.34%、Cr:4.12‑5.36%、Mo:0.86‑1.32%、Al:0.55‑0.57%、Ti:0.42‑0.78%、Si:0.13‑0.18%、Ge:0.09‑0.14%、W:0.13‑0.16%、Re:0.16‑0.21%、N:0.31‑0.34%、稀土元素:5.21‑5.89%,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的加工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还提高了钢板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有效地延长了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在实际生产中,钢往往根据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锰、镍、钒等等。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钢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说钢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
钢板目前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一般的钢板虽然具有良好的防火耐火性能,但是强度不够,而且在一些潮湿或者酸碱性环境中易发生腐蚀,防腐蚀性较差,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钢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及其加工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还提高了钢板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有效地延长了钢板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23-0.38%、Co:1.24-1.36%、Ni:0.91-1.34%、Cr:4.12-5.36%、Mo:0.86-1.32%、Al:0.55-0.57%、Ti:0.42-0.78%、Si:0.13-0.18%、Ge:0.09-0.14%、W:0.13-0.16%、Re:0.16-0.21%、N:0.31-0.34%、稀土元素:5.21-5.89%,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的,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31%、Co:1.29%、Ni:1.16%、Cr:4.68%、Mo:1.15%、Al:0.56%、Ti:0.59%、Si:0.15%、Ge:0.12%、W:0.15%、Re:0.18%、N:0.33%、稀土元素:5.56%,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前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稀土元素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La:14%、Pr:23%、Nd:16%、Sm:28%、Gd:6%,余量为Tb。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户外用高强度防腐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各金属原料置于电子束熔炼炉体内,调节电子束熔炼炉体内的真空度0.04~0.05Pa,电子枪体使电子束流轰击到原料上直至原料熔化成合金溶液,然后加入精炼剂,进行精炼除渣;
S2:将合金溶液入浇包,并采用稀土合金镁对浇包内的合金溶液进行微合金化处理,处理之后将合金溶液浇入铸模进行铸型得到钢板坯料;
S3:将钢板坯料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590-625℃,保温25-30min,然后通过喷雾冷却的方式将钢板坯料冷却至室温,再加热至830-875℃,保温1-2小时,然后通过水冷的方式将钢板坯料冷却至室温;
S4:将钢板坯料再次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80-1050℃,保温2-3小时,然后通过水冷和空冷结合的方式将钢板坯料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72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