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端智能配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6755.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9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虞文武;刘娣;徐谦;王蕾;王坤;刘曌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端 智能 配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端智能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即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安全配电、节能、抵御攻击等,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
不同形式的电能经过耦合后,高压远距离输电,再由配电系统对高压电进行智能降压,并根据用户端需求、用户端所处的环境等,对电能进行合理、高效、节能、安全分配。
众所周知,用户端负荷实时变化,且无明显的规律可循,给电网配电带来安全隐患,虽然在配电端使用了不同形式的稳压设备,然而,现有的稳压设备,如稳压器等,均为“粗糙处理”,随用户端负荷的变化,输入电压仍然存在小幅度变化,且其未能对用户端环境、时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区分,特别是农村等偏远地区,经降压输出的电能仍需要经过较长距离的输送,方可至终端,电压不稳,对用电设备、输电设备等均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户端智能配电系统,通过设置配电智能降压装置,对用户端的输入电压进行实时调整,提高电压波动时用户端的用电安全系数。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用户端智能配电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和CPU控制器和变压装置;所述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CPU控制器和变压装置依次连接;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与用户端相连接;变压装置分别与高压输电系统和用户端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采集来自所述用户端的环境信息或实时耗电功率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接收所述环境信息或实时耗电功率信息,并输出电压调节消息至所述CPU控制器;所述CPU控制器接收所述电压调节消息并发送变压指令至所述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接收所述变压指令和所述用户端的实时配电电压,并输出变压后的配电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时间信息、气候信息或温度信息中的一或多者。
进一步地,所述时间信息包括时节信息、昼夜信息和用电高峰时段信息中的一或多者。
进一步地,所述气候信息包括有关降雨和/或阴晴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变压装置包括变压部、导通块和电动机;所述变压部包括所述变压器包括筒状变压铁芯、输入主绕组、输入辅助绕组和输出绕组;所述输入主绕组和所述输入辅助绕组串联绕设在所述筒状变压铁芯的一端,且所述输入辅助绕组包裹在所述输入主绕组之外;所述输出绕组绕设在所述筒状变压铁芯的另一端;所述导通块固定在所述电动机的下方,且在所述电动机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筒状变压铁芯的中心轴纵向运动;在所述纵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导通块与位于所述筒状变压铁芯内壁的输入辅助绕组的不同位置上的一匝线圈导通,从而改变所述输入辅助绕组的接入匝数;高压输电系统提供的电压施加在由所述输入主绕组和接入的输入辅助绕组串联形成的整体上,配电电压经由所述输出绕组的两端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通块为圆盘状;位于所述筒状变压铁芯内表面的输入辅助绕组上开设有多个导槽,每一导槽的边沿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筒状变压铁芯内表面的导向条,且每一导槽内具有使所述输入辅助绕组中对应的一匝线圈裸露的开口;所述导通块能够在导槽和导向条的作用下呈螺旋状地相对于所述筒状变压铁芯的中心轴纵向移动并与所述对应的一匝线圈连接,以改变所述输入辅助绕组的接入匝数。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包括机壳、转轴、永磁体定子、控制铁芯一和绕设于其上的输入控制绕组、控制铁芯二和绕设于其上的输出控制绕组、平衡电阻和可变电阻;所述永磁体定子固定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控制铁芯一和控制铁芯二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不同位置上;所述输入控制绕组的电流方向与输出控制绕组的电流方向相反,以在所述永磁体定子产生的磁场下产生不同方向的扭矩,从而控制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随所述变压指令而改变;所述导通块具有用于连通所述输入辅助绕组和所述输入控制绕组的导电端子;所述输入控制绕组与所述平衡电阻串联后形成的整体与串联的输入主绕组和输入辅助绕组并联连接;所述输出控制绕组与所述可变电阻器串联后形成的整体与输出绕组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电刷一和电刷二,所述输入控制绕组的两端通过电刷一与机壳相连,所述输出控制绕组的两端通过电刷二与机壳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还包括位于所述机壳之外的导向筒,且所述机壳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筒纵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67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