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6221.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5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李庆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孟旸;王丽琴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测件 夹持件 接触热阻 热阻 测试装置 液体流通管道 传统仿真 工业应用 理论计算 热量传递 设备硬件 液体流量 直接测试 准确度 出液口 进液口 夹持 叠加 采集 测试 | ||
1.一种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件(11),所述第一夹持件(11)开设有第一进液口(111)和第一出液口(112),并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中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1)和第一出液口(112)的第一管道(113),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第一进液口(111)流入,并从所述第一出液口(112)流出;
第二夹持件(12),所述第二夹持件(12)开设有第二进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并且所述第二夹持件(12)中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的第二管道(123),第二冷却液从所述第二进液口(121)流入,并从所述第二出液口(122)流出;
温度采集器组,所述温度采集器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1)、第一出液口(112)、第二进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以采集所述第一进液口(111)、第一出液口(112)、第二进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处的冷却液的温度;
监测终端(14),所述监测终端(14)连接于所述温度采集器组,以记录所述温度采集器组所采集的温度并计算出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的被测件(2)的热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施力装置,所述施力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以向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施加外力以将所述被测件(2)牢固地夹持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热件(16),所述绝热件(16)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和被测件(2)的外围,以阻止所述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和被测件(2)向四周的热辐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件(2)包括:
单一的第一材料件;
单一的第二材料件;以及
第一材料件和第二材料件,所述第一材料件和第二材料件叠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件和第二材料件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材料件为动力电池散热片材料;
所述第二材料件为包裹动力电池散热片的水室外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1)、第一出液口(112)、第二进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以将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第一进液口(111)流入第一管道(113)并从所述第一出液口(112)流出,将第二冷却液从所述第二进液口(121)流入第二管道(123)并从所述第二出液口(122)流出;
冷却液温控系统,所述冷却液温控系统连接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和第一进液口(111)之间,以及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和第二进液口(121)之间,以对流入第一管道(113)的第一冷却液和流入第二管道(123)的第二冷却液进行温度控制,以使得第一进液口(111)处的第一冷却液和第二进液口(121)处的第二冷却液的温度恒定。
7.一种接触热阻的测试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所述接触热阻的测试方法包括:
将第一材料件作为被测件(2)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以获得第一热阻值;
将第二材料件作为被测件(2)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以获得第二热阻值;
将第一材料件和第二材料件叠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以作为被测件(2),以获得第三热阻值;
将第三热阻值减去第一热阻值并减去第二热阻值作为所述第一材料件和第二材料件的接触热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62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