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障碍物检测与识别的机车作业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9062.5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9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胡敏惠;黄金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铁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4 | 分类号: | B61L23/04;B61L23/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戈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障碍物 检测 识别 机车 作业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障碍物检测与识别的机车作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机车当前股道的图像;提取所述图像的颜色投影曲线;根据所述颜色投影曲线确定障碍物疑似区域;根据所述障碍物疑似区域判断前方道路是否影响机车运行,得到第一判断结果;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前方道路影响机车运行,显示提醒司机减速慢行的信息,以提示司机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用来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前方障碍物检测与识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障碍物检测与识别的机车作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电路是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两端加以电气绝缘或电气分割,并且接上送电和受电设备构成的电路。它是用于自动、连续检测这段线路是否被机车车辆占用,用于控制信号装置或转辙,以保证行车安全的设备。
轨道电路作为铁路信号系统的基础元素,在行车指挥、列车运行、作业组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机车占用或运行至某一轨道电路区段时,继电器却仍处在吸起状态,此时控制台应该显示“红光带”却没有正常显示,我们称这种状态为轨道电路分路不良,俗称“压不死”、“丢车”、“飞车”或“白光带”,此时相应的信号灯和控制台上会错误地显示无车占用时的绿灯和白灯。分路不良区段在各站场中不同程度存在,极易因疏忽误认等因素造成事故,构成安全隐患。
另外,在铁路安全领域,异物入侵检测预警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接触式检测和非接触式检测。接触式检测技术是用防护网将轨道界限圈起来,通过障碍物与防护网的接触来进行异物入侵报警。非接触式检测技术是基于红外线、激光扫描、幕墙以及视频监控的检测,无需与异物接触,在一定范围内能精确的检测到异物入侵与否。因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的安装方便而且灵活准确,已成为铁路异物入侵检测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为保证行车安全,西班牙的高速铁路在隧道口等容易发生异物侵限(如落石、滑坡等)的路段,安装了基于红外线光幕的落物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尺寸超过0.5m*0.5m*0.5m的异物。一但落石落入隧道的限界以内就会阻挡红外光幕接收器接收红外线,从而激发报警程序。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列车运营管理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光缆式传感器对异物入侵进行检测,各监测点通过光信号的衰减判断是否发生异物入侵情况及危害程度,当达到报警控车条件时,无需调度人员人工确认,立即启动对列车限速控制。
我国铁路的安全监控系统基本上是以《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为样本,并借鉴法、日、德国高速铁路安全监控系统优点进行设计。一般通过设置异物入侵检测报警网实现异物入侵的检测,适合检测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可能造成的轨道上沙石,设置在公路跨铁路立交或公路平行地段崩塌落石处。
因此,现有的方法都不能对区间异物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识别。所有,机车的运行极易因疏忽误认等因素造成事故,构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障碍物检测与识别的机车作业方法及系统,用来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障碍物检测与识别的机车作业方法,所述机车作业方法包括:
获取机车当前股道的图像;
提取所述图像的颜色投影曲线;
根据所述颜色投影曲线确定障碍物疑似区域;
根据所述障碍物疑似区域判断前方道路是否影响机车运行,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前方道路影响机车运行,显示提醒司机减速慢行的信息,以提示司机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障碍物疑似区域判断前方道路是否影响机车运行,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铁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北铁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0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