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体磁偏角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8760.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褚红明;周升辉;胡霞春;曹小章;赵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联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12 | 分类号: | G01R33/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胡亮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体 偏角 测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永磁体磁偏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1),所述平台(1)上垂直固定有一组一维亥姆霍兹线圈(2)、位于一组所述一维亥姆霍兹线圈(2)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的旋转台(3),所述平台(1)下方设有与所述旋转台(3)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旋转台(3)绕其旋转轴(30)旋转设定周期的旋转控制机构,所述设定周期为2;
磁通计(4),与所述一维亥姆霍兹线圈(2)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一维亥姆霍兹线圈(2)采集的周期数据并进行处理;
处理分析模块(5),与所述磁通计(4)连接,用于对经所述磁通计(4)处理后的周期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周期数据中的相位角作为一维磁体偏角值、并用于将两组一维磁体偏角值进行合成得到磁体的三维磁偏角结果;
所述旋转控制机构包括定位传感器(6)、连接轴(7)、电机(8)和运动控制模块(9),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7)连接至所述旋转台(3)的所述旋转轴(30);
所述定位传感器(6)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8)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连接轴(7)的旁侧或者所述旋转轴(30)底端的旁侧,所述定位传感器(6)用于在所述电机(8)旋转至预定位置时导通并发送导通信号给所述运动控制模块(9);
所述运动控制模块(9)用于接收所述定位传感器(6)发送的导通信号、以及控制所述电机(8)以所述预定位置为起点匀速旋转设定周期后停止;
所述运动控制模块(9)还用于在所述电机(8)接收到启动信号后控制所述电机(8)先向后转动预设缓冲角度,再向前旋转到所述定位传感器(6)的初始导通位置,以及在所述电机(8)匀速旋转设定周期后继续向前转动预设缓冲角度后停止,所述预设缓冲角度为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磁偏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分析模块(5)包括傅立叶分析单元(50)、相位角分析单元(51)和合成单元(52),
所述傅立叶分析单元(50)用于对所述磁通计(4)采集到的周期数据作傅立叶分析;
所述相位角分析单元(51)用于对经傅立叶分析后的周期数据计算其中的相位角作为一维磁体偏角值;
所述合成单元(52)用于对两组一维磁体偏角值进行合成得到磁体的三维磁偏角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磁偏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7)上方套设有连接片(70),所述连接片(70)的外缘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处缺槽;
所述定位传感器(6)为红外对射式传感器;
当电机(8)旋转带动所述连接片(70)同步旋转至所述缺槽对准红外对射式传感器时,所述红外对射式传感器导通。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永磁体磁偏角测量装置进行测量的永磁体磁偏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将测量磁体放置于旋转台(3)并固定;
步骤S200,控制电机(8)旋转带动旋转台(3)绕其旋转轴(30)旋转设定周期;
步骤S300,磁通计(4)实时接收一组所述一维亥姆霍兹线圈(2)采集的周期数据并进行处理;
步骤S400,处理分析模块(5)接收经所述磁通计(4)处理后的周期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一组一维磁体偏角值;
步骤S500,将测量磁体翻转设定角度固定于旋转台(3);
重复步骤S200、S300和S400得到另一组一维磁体偏角值;
步骤S600,处理分析模块(5)对两组一维磁体偏角值进行合成得到磁体的三维磁偏角结果;
所述步骤S200中,控制所述电机(8)以定位传感器(6)导通时的预定位置为起点匀速旋转设定周期后停止;
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电机(8)接收到启动信号后,控制所述电机(8)先向后转动预设缓冲角度,再向前旋转到所述定位传感器(6)的初始导通位置,接着以所述预定位置为起点匀速旋转设定周期后继续向前转动预设缓冲角度后停止,所述预设缓冲角度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联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联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87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