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泄漏检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8135.9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N·E·韦恩斯科特;J·A·麦钱特;A·洛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特彼勒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鲁滨;吴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检测工具 | ||
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壁燃料轨系统的泄漏检测工具。该工具包括主体,主体具有第一端和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该工具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从第一端至少部分地朝第二端延伸。该工具包括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轴向对准并且从第一通道朝第二端延伸。该工具包括支座,支座限定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相交处。该工具还包括第二通道内的密封元件,密封元件与支座相关联地设置。该工具进一步包括弹簧元件,弹簧元件设置在第二通道内并且与密封元件接触。第一端配置为阻止双壁燃料轨系统的相邻部分的外部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泄漏检测工具。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双壁燃料轨系统的泄漏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通常,以诸如液化天然气(LNG)等气态燃料运行的发动机采用双壁燃料轨系统,以符合关于具有气态燃料系统的发动机的安全规定。这种双壁燃料轨系统的泄漏检测过程是耗时的过程,需要从发动机上拆卸完整的燃料轨系统。
例如,为了发现燃料轨系统内的泄漏,泄漏检测过程将包括拆卸燃料轨系统的一部分。可能保留在发动机上的燃料轨系统的另一部分可能被密封和加压。在这种情况下,当剩余部分内的压力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下降时,燃料轨系统的附加部分可能不得不被拆卸。发动机上剩余的燃料轨系统的另一部分可能必须再次进行压力测试,直至可识别出具有泄漏的部分。
由于燃料轨系统的每个部分需要拆卸,这种泄漏检测过程可能具有在燃料轨系统内引入另一泄漏的可能性。因此,可能需要拆卸的燃料轨系统的每个部分均必须小心地与适当密封件重新组装,并且可能需要在重新组装后再次测试,以检查可能由于泄漏检测过程引入的新泄漏。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检测双壁燃料轨系统内的泄漏的改进的工具和方法。
美国专利号8,997,715描述了一种用于向内燃机供应燃料的燃料系统。发动机包括具有用于将单壁高压共轨连接至双壁燃料管线段的连接器的燃料系统以及流体容纳系统。每个实施例包括具有泄漏排放连接器的排放管件,其可用于提供单壁高压共轨与双壁高压燃料管线段之间的接口,并且还提供与双壁高压燃料管线段的低压通道流体连接的低压通道的一部分。排放管件还可提供与流体地联接至泄漏检测器的低压燃料排放管线的接口。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壁燃料轨系统的泄漏检测工具。泄漏检测工具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端和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泄漏检测工具包括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从第一端至少部分地朝第二端延伸。泄漏检测工具包括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轴向对准并且从第一通道朝第二端延伸。泄漏检测工具包括支座,该支座限定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相交处。泄漏检测工具还包括第二通道内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与该支座相关联地设置。泄漏检测工具进一步包括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设置在第二通道内并且与密封元件接触。弹簧元件配置为使密封元件在承坐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端配置为阻止双壁燃料轨系统的相邻部分的外部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双壁燃料轨系统。双壁燃料轨系统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内管、围绕第一内管的第一外管和设置在第一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的第一外部通道。双壁燃料轨系统还包括联接至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内管、围绕第二内管的第二外管和设置在第二内管与第二外管之间的第二外部通道。双壁燃料轨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泄漏检测工具。泄漏检测工具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端和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泄漏检测工具包括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从第一端至少部分地朝第二端延伸。泄漏检测工具包括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轴向对准并且从第一通道朝第二端延伸。泄漏检测工具包括支座,该支座限定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相交处。泄漏检测工具还包括第二通道内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与该支座相关联地设置。泄漏检测工具进一步包括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设置在第二通道内并且与密封元件接触。弹簧元件配置为使密封元件在承坐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端配置为阻止第一外部通道与第二外部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特彼勒公司,未经卡特彼勒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8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