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下水式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装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7425.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2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秋;李丹丹;翟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大江;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下水 生活 污水 生态 净化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下水式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装置由多个净化管依次排列相连通构成,相邻净化管组成U形管,多个U形管通过上连接管连通,第一个净化管设有入水口,最后一个净化管设有出水口;每个净化管中填充有填充物,每个净化管设有密封用的螺纹盖,两个净化管之间通过下连接管连通;净化管中填充物为花岗岩石子、花岗岩石子和电焊渣的混合物、粗沙中一种。本发明还涉及前述装置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促使生活污水在多个处理管中逐级流动,利用基质吸附和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过程,使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及重金属污染得到净化,并利用电焊渣调节废水的pH值,使厌氧氨氧化过程更彻底,大大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科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下水式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主要是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一般是通过市政管道将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净化,这种方法成本巨大,处理比例较少,致使大量未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生物净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吸收或分解,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这种方法不需能源消耗,不产生二次污染,既节约又环保,日益成为污水处理的重点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下水式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装置;本发明通过建立微型净化装置,利用生物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创造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将家庭产生的生活污水在排入市政管道之前即得到充分净化,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生态环保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家用下水式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装置,所述装置由多个净化管依次排列相连通构成,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净化管组成一U形管,多个所述U形管之间通过上连接管连通,第一个净化管设有入水口,最后一个净化管设有出水口;
每个所述净化管中填充有填充物,同时每个所述净化管设有密封用的螺纹盖,两个净化管之间通过下连接管连通;
所述净化管中填充物为花岗岩石子、花岗岩石子和电焊渣的混合物、粗沙中一种。
较好地,第一和第二个所述净化管组成第一U形管,其内填充粒径1.5-2.5cm的花岗岩石子,每个净化管中填充物的高度与所述上连接管的下沿水平。
较好地,第三和第四个所述净化管组成第二U形管,其内填充粒径0.5-1.5cm的花岗岩石子和电焊渣的混合物,所述花岗岩石子和电焊渣的重量比为10-15:1,每个净化管中填充物的高度与所述上连接管的下沿水平。
较好地,第五和第六个所述净化管组成第三U形管,其内填充粒径0.2-0.5cm的粗沙,每个净化管中填充物的高度与所述上连接管的下沿水平。
更好地,所述装置中净化管的数量至少有六个,该至少六个净化管组成至少三个U形管,这三个U形管分别填充粒径1.5-2.5cm的花岗岩石子、粒径0.5-1.5的花岗岩石子和电焊渣的混合物、粒径0.2-0.5的粗沙;
当净化管的数量大于六个,即U形管数量大于三个,其中至少一个U形管填充粒径1.5-2.5cm的花岗岩石子,至少一个U形管填充粒径0.5-1.5的花岗岩石子和电焊渣的混合物,至少一个U形管填充粒径0.2-0.5的粗沙。
较好地,所述出水口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前段设置网孔小于0.1cm的过滤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家用下水式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净化管和连接管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7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