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单元复合螺旋板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6386.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徐俊波;张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9/04 | 分类号: | F28D9/04;F28F3/04;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元 复合 螺旋 板式 换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单元复合螺旋板式换热器,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螺旋板式换热器不能实时解决流道堵塞、难以深度清洗的缺陷而设计。本发明的多单元复合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具有带有螺旋形凹槽的金属板、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设有流体第一端口的第一侧板和设有流体第二端口的第二侧板的多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通过金属板分隔成上流道和下流道,金属板、上下盖板以及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换热单元垂直叠放,并共用相邻的盖板,换热单元复合设置,换热单元的流道内的流体呈现冷‑热‑热‑冷的排列方式。本发明结合了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特点,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便于模块化拓展,并且具有易于加工、易于拆卸清洗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单元复合螺旋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种类繁多,其中,螺旋板式换热器由两张平行金属板卷制成两个螺旋型通道,具有换热面积大、传热性能好、加工简单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力、石化、医药等领域。
1930年瑞典ROSENBLAD公司首先提出了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后续的发展主要着眼于降低制造工艺难度、提高换热效率,并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例如:专利CN105627795A采用事先滚压的凸点取代定距柱,降低了加工难度,并通过在端板的最外沿焊接能量波发生器,能量波发生器产生的能量波能够通过端板有效的传递到每一圈换热面上,实现防垢除垢的目的;专利CN106288888A结合了板翅式换热器和螺旋板换热器的优点,采用翅片取代定距柱,提高了螺旋板的刚性、稳定性及强度,同时翅片增加了传热面积,翅片导流孔提高了液体流动性,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专利CN102445095B将传统的双通道螺旋板式换热器改为多通道,将传统的平基板改为波纹板,传统的封条电弧焊接改为粘结焊或浇铸焊,较之传统螺旋板式换热器,可成倍地增大换热器的处理量,提高工效并降低加工成本;专利CN101660875B将螺旋形波纹换热板卷制成卷筒形,两换热板胀起部位相互顶托,形成换热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可增加70%以上,而且承压能力大、耗材少、质量好、易检修、便于清洗;专利CN104329971B将定距螺旋通道改为通道截面沿着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或变小,适用于热侧流体或冷侧流体在换热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动力粘性系数变化较大的应用场合,具有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节能等特点。
综上所述,近年来出现了多种通过调整螺旋板表面结构、改变通道尺寸等手段提高螺旋板换热器换热效率、降低加工难度的处理方法,然而,受限于螺旋板换热器流道较宽等特点,尚存在以下缺点亟待克服:1、流场分布存在不均匀性,特别是局部流道堵塞时,易出现死区,影响换热效率;2、难于对内部结构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监控,比如难以实时获取局部堵塞现象;3、由于定距柱等支撑结构的存在,难于对换热板进行深度清洗;4、由于模块化程度较低,若螺旋板局部出现锈蚀、渗漏等情况,维修更换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便于模块化拓展,并且具有易于加工、易于拆卸清洗的多单元复合螺旋板式换热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单元复合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垂直叠放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带有螺旋形凹槽的金属板、具有中心孔的上盖板和具有中心孔的下盖板、以及配有流体第一端口的第一侧板和配有流体第二端口的第二侧板,换热单元通过金属板分隔成上流道和下流道,所述上流道和下流道均为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带有螺旋形凹槽的金属板边缘为平面结构,并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边缘处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圆筒形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面焊接环形连接件,连接件设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螺旋板换热器换热单元按上盖板、第一侧板、带有螺旋形凹槽的金属板、第二侧板、下盖板的顺序通过对应的连接孔用紧固件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配有环形密封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6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筛选工装
- 下一篇:一种涂布刮刀的打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