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水质的透水路面蓄水基础层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4922.6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叶子;王啸夫;王浩任;钟晨;喻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C04B28/04;C04B38/10;C04B3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净化水质 容纳空腔 透水路面 蓄水模块 雨水 基础层 蓄水 陶粒 大面积模块 排水管 粉煤灰 封闭盖板 净水滤料 立方体状 内部填充 上部盖板 填充芯材 条状开口 污染物质 原料混合 发泡剂 颗粒物 细骨料 重量份 腔体 吸水 下渗 蓄存 去除 填充 连通 成型 溶解 养护 水资源 水泥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化水质的透水路面蓄水基础层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个立方体状蓄水模块主体;该蓄水模块主体包括内部填充吸水填充芯材及净水滤料的容纳空腔、有条状开口部位的上部盖板、与容纳空腔相互连通的排水管。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水泥70‑100份、粉煤灰0‑45份、细骨料148‑170份、陶粒329‑380份、发泡剂8‑10份。根据原料混合、成型养护、填充腔体、封闭盖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大面积模块化安装,以较高的速度吸收和蓄存下渗雨水,对于雨水中溶解的主要的污染物质及颗粒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解决水资源匮乏情况及提高雨水利用率提供了极大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的蓄水基础层模块化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净化水质的透水路面蓄水基础层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不透水面积的剧增提高了城市发生内涝事件的概率,使得城市雨洪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人身财产安全,解决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事件是我国各级城市都在面临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政府提出了大力建设“海绵城市”的新概念。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完成了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写工作,开始试点实施。
要建设海绵城市,改变传统的灰色雨水设施,采用 “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不同的科学手段,更多地利用自然力量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雨水必不可少。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城市范围内大面积地将硬质地面改造为透水地面。
同时,由径流雨水引发的非点源污染是城市地区水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城市道路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氮磷营养物、有机物(COD)、多环芳烃(PAHs)等有害物质使得雨水污染问题严重,严重阻碍了对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的实现进程。因此,对公园、人行道、居民社区、广场等轻载路面的基础层的蓄水能力及净水能力进行研究,制备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路面蓄水基础层模块,既能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及内涝问题,又能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对于加快建设海绵城市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水质的透水路面蓄水基础层模块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保证高效的集蓄雨水的同时,吸附雨水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并长时间保持有效地过滤雨水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净化水质的透水路面蓄水基础层模块,包括一个立方体状蓄水模块主体,且该蓄水模块主体可多个平行排列。其中,该蓄水模块主体体心处设置有容纳空腔,空腔内部填充吸水填充芯材及净水滤料;该蓄水模块主体底部及四个侧壁设置排水管,空腔上部盖板设置条状开口部位。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净化水质的透水路面蓄水基础层模块,由透水路面砖、垫层材料、土工织物、上盖板、蓄水模块主体、排水管、黏土陶粒和保水剂组成,蓄水模块主体体心处设置有若干个容纳空腔,所述每个容纳空腔上部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有条状开口部位,所述容纳空腔内部填充有黏土陶粒和保水剂,该蓄水模块主体于底部及四个侧壁设置有与容纳空腔相互连通的排水管;蓄水模块主体顶部覆盖土工织物,土工织物上覆盖垫层材料,垫层材料铺设透水路面砖。
本发明中,蓄水模块主体原料和上盖板均由水泥、粉煤灰、细骨料、陶粒和发泡剂组成,原料组成的重量份如下:
水泥70-100份、粉煤灰0-45份、细骨料148-170份、陶粒329-380份、发泡剂8-10份。
本发明中,蓄水模块主体可多个平行排列及多层叠加。
本发明中,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优选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本发明中,粉煤灰为二级粉煤灰,优选为以粉煤灰取代水泥的质量份数之比为1.5:1。
本发明中,细骨料为黄砂,细度模数为1.8-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9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化道路板块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降温的塑胶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