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脱壳性硅溶胶型壳制壳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3840.X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1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项光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亚一达特种钢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1/00 | 分类号: | B22C1/00;B22C1/18;B22C9/04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壳 硅溶胶 型壳制壳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脱壳性硅溶胶型壳制壳工艺。步骤S1:将粉料与硅溶胶混合搅拌均匀,并加入润湿剂和消泡剂,形成第一混合物。步骤S2:将蜡模浸入第一混合物,取出后将撒砂料撒入蜡模,干燥后获得第一层型壳。步骤S3:重复步骤S2直至获得第二至第六层型壳。步骤S4:将包含第一至第六层型壳的蜡模进行干燥以完成封浆。步骤S5:将包含第一至第六层型壳的蜡模进行煅烧以获得型壳铸件。本发明公开的高脱壳性硅溶胶型壳制壳工艺,经过充分煅烧的铝硅系耐火砂粉料、游离铁、水铝石含量低的硬质高岭石作为硅溶胶型壳的主流材料,与石英砂巧妙结合,既保证型壳的高温强度,又可大大降低型壳浇注后的残留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硅溶胶型壳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脱壳性硅溶胶型壳制壳工艺。
背景技术
“脱壳性”差一直以来是精铸硅溶胶型壳的主要缺点之一。该缺点不但是我国传统的水玻璃型壳向国际统一的硅溶胶型壳工艺转型的最大障碍之一,而且也是国内外精铸界至今尚在探索的业界难题。
型壳(铸件)的脱壳性差不仅大大增加了铸件后处理的工作量和成本,还会影响交货期及表面质量,改善硅溶胶型壳的“脱壳性”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问题和重点技术改进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高脱壳性硅溶胶型壳制壳工艺。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高脱壳性硅溶胶型壳制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粉料与硅溶胶混合搅拌均匀,并加入润湿剂和消泡剂,形成第一混合物;
步骤S2:将蜡模浸入第一混合物,取出后将撒砂料撒入蜡模,干燥后获得第一层型壳;
步骤S3:重复步骤S2直至获得第二至第六层型壳;
步骤S4:将包含第一至第六层型壳的蜡模进行干燥以完成封浆;
步骤S5:将包含第一至第六层型壳的蜡模进行煅烧以获得型壳铸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脱壳性硅溶胶型壳制壳工艺还包括步骤S6,所述步骤S6位于步骤S5之后:
步骤S6:将经过煅烧的型壳铸件震壳15秒并且吊抛30分钟。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型壳铸件为高合金钢精铸件并且型壳铸件的净重小于10千克时:
第一层型壳的粉料为锆英粉,第一层型壳的撒砂料为锆英砂;第二至第六层型壳的粉料为熔融石英粉,第二至第五层型壳的撒砂料为高岭砂,第六层型壳不撒砂料。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型壳铸件为高合金钢精铸件并且型壳铸件的净重小于5千克时:
第一层型壳的粉料为石英粉和球形熔融石英粉,第一层型壳的撒砂料为熔融石英砂;第二至第六层型壳的粉料为熔融石英粉,第二至第五层型壳的撒砂料为高岭砂,第六层型壳不撒砂料。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型壳铸件为碳钢、低合金钢、合金铸铁精铸件并且型壳铸件的净重小于10千克时:
第一层型壳的粉料为石英粉和球形熔融石英粉,第一层型壳的撒砂料为熔融石英砂;第二至第三层型壳的粉料为熔融石英粉,第二至第三层型壳的撒砂料为石英砂;第四至第六层型壳的粉料为莫来粉,第四至第六层型壳的撒砂料为莫来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型壳铸件为碳钢、低合金钢、合金铸铁精铸件并且型壳铸件的净重小于1千克时:
第一层型壳的粉料为石英粉和球形熔融石英粉,第一层型壳的撒砂料为熔融石英砂;第二至第六层型壳的粉料为熔融石英粉,第二至第六层型壳的撒砂料为高岭砂或者莫来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亚一达特种钢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亚一达特种钢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3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