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及其制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4014.9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党;谢俊贤;陈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1/28 | 分类号: | C08L1/28;C08K7/00;C08K3/34;C08K3/04;C08J5/18;C01B32/1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乙基纤维素 石墨烯复合膜 纳米黏土 制备 制法 功能材料技术 应用 白色污染 材料包装 高速搅拌 绿色环保 生态环境 塑料制品 有效解决 制备工艺 黏土分散 复合膜 混合液 石墨烯 传感器 降解 均一 可用 水中 黏土 溶解 消防 | ||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及其制法与应用。所述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水中溶解,再加入黏土,高速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羟乙基纤维素黏土分散液,随后加入石墨烯,搅拌后得到均一混合液,然后干燥,制得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而且绿色环保,易于降解,有效解决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降低生态环境压力,可用于材料包装、消防、传感器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及其制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电子器件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防火,环保问题。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电器火灾高达600多万起,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在160亿以上。而且,技术的不断更新缩短了电子器件的寿命,产生了大量难以降解的电子垃圾,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干扰。通过技术创新,制备低环境污染、可降解和阻燃性能好的新型电子器件可从根本上解决防火、环保问题。羟乙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但是羟乙基纤维素基材强度不高,阻燃性能差。
石墨烯因其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等特性,在学术界倍受广泛关注。
解决电子器件的难降解,阻燃性差是现阶段一个技术难题,因此,开发出一种具有阻燃效果的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利申请201610130373.X公开了一种柔性抗燃高介电纳米复合膜,以纳米纤维素为基底,与蒙脱土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制得,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但是其成膜性能不足,需要在聚四氟乙烯膜上进行抽滤才能成膜。
国外相关文献(Wicklein B,Kocjan A,Salazar-Alvarez G,et al.Thermallyinsulating and fire-retardant lightweight anisotropic foams based onnanocellulose and graphene oxide[J].Nature Nanotechnology,2015,10(3):277-83.)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素-石墨烯-海泡石-硼酸阻燃绝热材料,但其制得的是用于建筑外墙的泡沫材料,不适用于电子器件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材料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由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和石墨烯组成;所述羟乙基纤维素与纳米黏土的质量比为(5~50):1,所述羟乙基纤维素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10):1;所述纳米黏土为棒状结构,厚度为1~1.5nm,径向长度为90~120nm;所述石墨烯厚度为0.1~0.5nm。
一种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水中溶解,再加入纳米黏土,高速搅拌后得到混合均匀的羟乙基纤维素黏土分散液;随后加入石墨烯,搅拌后得到均一混合液,然后干燥,制得羟乙基纤维素/纳米黏土/石墨烯复合膜;
所述羟乙基纤维素与纳米黏土的质量比为(5~50):1,所述羟乙基纤维素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10):1;所述纳米黏土为棒状结构,厚度为1~1.5nm,径向长度为90~120nm;所述石墨烯厚度为0.1~0.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4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